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创新创业,学校应该如何教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4日 05版)

        许涛 郭红松绘

        徐飞 郭红松绘

        徐小洲 郭红松绘

        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上,观众与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

        在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北京主场活动中,人型商用服务机器人表演吸引了观众目光。新华社发

        绥化学院听障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工作室里制作葫芦烙画。新华社发

        【聚焦“创新创业创造”系列访谈之二·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许涛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徐飞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徐小洲

    1.“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

        光明智库: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后,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许涛: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综合改革统一部署的大事。开展至今,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进展:

        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形成广泛社会共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随着教育的深化,每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人数不断增多,2018年高达265万人,成为全球参赛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赛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面向每个学生的普惠教育。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高校综合体制改革。高校在师资上普遍重视把企业家导师引入课堂,在资金筹集上重视社会捐赠,在课程改革上关注实践型课程建设,在成果运用上更加强调产学研用一体化。

        提高了大学人才质量,提升了教育服务能力。2018年我国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860多万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个行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徐飞:理念深入人心,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不断优化。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培训、孵化平台、行业导师等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安排渐次推出;市场与学校、企业家、创客中心、创业大赛系统化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基本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目前,开设相关课程的专职教师超过两万人,已建成19个国家级示范基地,200个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等通过评选和认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批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等,以点带面,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特色化、差异化教育方法不断涌现。以西南交大为例,已建立差异化创业教育方式、路径以及AFI三层次(About/For/In)创新创业课程群,为学生开具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方法课程清单;构建慕课课堂、互动讨论课堂、科创实践第二课堂,探索“三堂互融”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在国内率先建立创业工程双学位培养机制,开设创新创业精英班——“菁蓉班”。

        徐小洲: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进展,可概括为16个字:“认识提升、规模扩大、路径拓宽、体制初成”。

        认识提升。20世纪末21世纪初,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分割进行的。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融合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人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入。从要不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到怎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小众创新创业教育,到大众创新创业教育;从经商式创新创业教育,到全面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

        规模扩大。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学生热情得以激发,理论教师与实践导师不断增加,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开发与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同时,1998年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展以来,各层次、各类型竞赛竞相出台。

        路径拓宽。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学校教、政府扶、企业帮”的局面。学校是教育主体,在学生能力培养中起着主阵地作用;各级政府以政策、资金、场地、环境等方式,发挥了积极引导、扶持的作用;企业与学校合作,通过案例教学、竞赛指导、产品推介、资金孵化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体制初成。2015年后,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建立。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社会各界正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2.创新创业课程要挤掉“水分”

        光明智库:有网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还需要探索。您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升级还面临哪些难点?

        许涛:深入推进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事物,打破了已有的行政职能划分、学科专业设置。现有办法通常是挂靠不同行政部门,利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来集中协调,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如何赋予创新创业教育部门相对独立的职能,如何优化和改进已有运行模式,是必须克服的难题。

        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教育。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实践性极强,要求高校重构教育场景,基于校企、校地协同,着力重塑未来教育新生态。

        目标重创业轻创新。高校往往不自觉地把学生创业率作为重要目标,忽视了对大多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高校重创业、轻创新的思维定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徐飞:创新创业热情不高。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基本上是两条线,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很难得到全面激发。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专创融通、融合”问题。高校要精准发现学生的创业意愿,鼓励学生大胆试错和进阶,并给他们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充分激发和释放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队伍结构亟待优化。目前,创新创业师资仍以经济管理类教师为主,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创业者为辅。还需引进第三类人员,即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专利交易等机构的专业人士,打造“知识型、专家型、实战型”相结合、跨专业跨行业跨组织多背景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课程及教材不完整。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课程体系大多借鉴国外已有课程设计;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课程,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实践课程也远少于理论课程,二者有效结合很不够,急需开发具有本土化特点和实战应用场景、将“应然”和“实然”有机融合的优质课程和教材。

        徐小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破冰,但还没有自由“航行”;已经开局,但还没有合理布局;已经破题,但还没有很好解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几个问题:

        优化发展问题。与十年前相比,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逐步清晰。尤其是美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来,“卡脖子”之痛倒逼社会各界进一步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战略思考仍然不足,教育目标还存在着单一、零散、低位的现象。

        扩大参与问题。尽管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两学分必修课,但因为各种实际困难,真正贯彻落实存在难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师没有深入参与、学生没有全面参与、企业没有有效参与”的现象。

        提高质量问题。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竞赛质量亟须提高。从教育质量看,要挤去“水分”。创新创业“金课”凤毛麟角,创业家品格教育严重缺失,教育内容华而不实,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需要扭转。从竞赛质量看,有些学生为了竞赛而竞赛,竞赛作品在不同赛场轮番转战,没有精力,甚至没有念头与市场对接。各类竞赛日益增多,带火了竞赛市场,甚至出现了有偿包装竞赛作品等弄虚作假现象。

    3.“五育”齐抓,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光明智库:前不久,教育部发文要求,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五育平台”,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许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要进一步处理好“思创融合”“专创结合”“劳创融合”等问题。

        “思创融合”,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相融合。第一,在教育目标上,要不断增强学生为国家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将创新创业“青春梦”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第二,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三,变革传统观念,改变以往“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层次的、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成果化”课程评价体系。

        “专创结合”,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当前,很多高校强调建设面向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创业“金课”,此外,还应重视挖掘已有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内涵。

        “劳创融合”,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劳动教育强调尊重首创,鼓励创造,推崇奋斗,无论从精神还是形式都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

        徐小洲:谋划未来,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规划。要围绕新时代战略目标,尽快制订面向2035、2050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规划。战略规划要着力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全民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普及创业教育、优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保障、建设创业生态为重点,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内容与标准,全方位、长周期、立体式谋划,大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转变观念,释放创新创业教育活力。要转变传统、狭隘与封闭的创业观,实现创新创业观念转型:由创办企业向终身创业、全民创业、全球创业转型;由创业带动就业向提升个人素质转型;由以学校为主向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转型。

        互惠互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效整合社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构建项目、培训师资等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企业要与学校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走向全球,建设全球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着力构建全球创业教育共同体。

        徐飞: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单向教育为双向训育,构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向型训育体系,实现教学相长。用修双学位、开展第二课堂学分制等多种方式,加大创业实践训育。

        将创新创业训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行业发展趋势,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构建面向真实场景的实习,引导学生从初期就观察和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敏锐捕捉市场和行业涌现的新机会。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评估。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创新创业改革成果缺乏有效评估手段。未来的评价评估,应强调“成绩、成果、成效”导向。同时,逐步实现全方位、引导式、闭环路、精准化的评价评估。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斯敏、张胜、张梦泽、蒋新军、康薇薇 通讯员 焦德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