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1日 04版)

        【现场花絮】

        前来参会的几位产业工人不约而同地带着一个“物件”,这是他们工作中亲密的“伙伴”。

        方文墨带了一把锉刀,他每天要在工作台上反复磨锉8000多次,为的是打造高精度的航空产品,现在他能够用手工锉削出精度为0.003毫米的零件。黄金娟带来了一个家家户户都有的智能电表。她从几十年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电表检定工作中成功研发出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李万君带来了高铁动车模型,正是有了他和工友们高超的转向架焊接技术护航,才使得中国高铁“复兴号”以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在大地上飞驰成为可能。肉孜麦麦提·巴克带来一瓶稠油,在会议现场他把瓶子倒过来,油却不向下流……

        听着他们讲述自己工作中的故事,你会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一个个神奇的“魔术师”。

        神奇来自哪里?来自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对产品的专注和对极致的追求。正如黄金娟说的那样:“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一些职工也可以创新,创新的平台就是自己工作的岗位,创新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神奇还来自不断的学习和突破。几位产业工人很多都是技工学校毕业,正是靠着不断地勤学苦练、用心钻研而掌握了高超的技能。

        创新没有捷径,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敢想敢干、苦干实干、能干巧干的优秀品质,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