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大国工匠》:聆听工业化进程的步伐

    作者:景凤鸣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2日 15版)

        工业是时代与社会的重音。吉林广播电视台的三集广播连续剧《大国工匠》,仿佛一曲工业交响。在庄重大气的音乐中,听者不断地被其所激发的时代情、家国情所感染,始终心潮起伏。

        该广播剧以跳点的方式,有点有面、有起有伏地讲述了东北客车厂一群焊接工人的动人故事,摹画了当代工人的形象风貌。剧中的主人公孙大庆,是东北客车厂数一数二的焊接高级技工,全国劳动模范,典型的大国工匠。一把焊枪,是他手中的利器,也是他心中的乐器。孙大庆兼具过人才智与先进技术,把手中的焊接做好,不断升华,最后达到极致,甚至变成艺术品。

        精妙的焊接决定着铁道客车的平稳,是动车提速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实现这至关重要的一环,孙大庆和他的工友们呕心沥血,刻苦攻关,不断突破着各种不可能,逐渐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直至实现可能。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便练就令法国专家惊叹不已的一枪焊完的绝活。在转向架焊接中,脚下的步法,焊枪的位置,呼吸的频率,甚至扎眼的次数都形成了标准参数。他们是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术精湛的焊接者,勇于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关者。他们直道追赶,弯道超越,逼出了自己的新标准,让中国标准成为全世界同行的最高标准。他们热爱工作,以厂为家,全力奉献。拒绝国外的高薪聘请以及屡次的利诱,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家庭生活与工厂生活之间,小我与大我之间,推崇着公,体现着大,一切以企业集体的需要、东北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为重。他们以新时代工人的专注、奉献与热爱,演绎着一曲雄浑有力的工业合唱,充满感动人的力量。

        任何一个英雄的成长,都离不开身处的环境,所受教育的熏陶。孙大庆是大型国企的工人子弟,父母都赶上了东北客车厂的建厂。对于国企的发展壮大,他们有着家国一样的感情。新时代工人阶级,担负着大国重器,开展着大国制造,进行着大国实业。剧中,大庆母亲重病在身,却怕影响大庆工作而拒绝看护。明知患了癌症晚期,行将不久于人世,却严厉要求大庆父亲不能惊动大庆,因为大庆正全身心投入到激烈紧张的科技攻关中,因为大庆干的活儿是为国争光,为家争光。当孙大庆和他的工友们攻克焊接难题,编制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制定了世界级超高速转向架焊接标准,孙大庆的母亲却辞世了。母亲依靠父亲的帮助,给儿子留下了每歇十分钟才能包出一个的饺子,以及一句“我儿子一定能把活儿焊好”。

        作为同样技术过硬的老工人,大庆父亲爱厂如家,对各类诱惑保持天然的警惕,以严父的姿态支持儿子、爱护儿子。因此,焊工世家的特殊背景,新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传承,在孙大庆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如此之大,作用如此突出。需要提及的是剧中高铁项目的负责人,高瞻远瞩、信念坚定的李总,作为当年焊接车间的“三把枪”之一,他惦记厂子,关心厂子,热爱厂子。临近退休之时,经常怀着无比留恋之情,围绕厂子一圈圈地走。在参加工人们临时组织的一场焊接比赛之后,他放心了。中年工人执着钻研、担当有为,青年工人生龙活虎、积极向上,他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传统后继有人,看到了企业发展以及国家高铁事业有靠,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批秉持钻研、科学刻苦的时代精英。我们要为这样更广大的工人群体点赞,他们是隐藏在车间厂房之中的大国重器的承担者和建设者,他们以辛勤的劳动生产、出色的精神风貌,诠释着我们这个时代最美好的底色,体现出最高贵的精神传承。

        我们缺少这样优秀的工业题材广播剧作品,尤其这样讴歌主旋律、讴歌劳动精神、讴歌劳模精神的作品。这样的题材,由于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提炼与萃取,它无疑会给创作带来相当的难度。它不依靠素材的偏僻生猛,故事的稀缺猎奇,而是浩浩荡荡地直面现实。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它不弃重取轻,变换艺术手法讨好人们的视听,它更多的是正面刻画,就地深挖,体现出力透纸背的功力,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震撼效果。剧作的另一个难度与挑战,是围绕着生产创新与科学攻关,提供了一组鲜活立体、血肉丰满的人物群像。包括浓墨重彩的孙大庆及其大庆父母,也包括工友吴非凡、车间主任王晓梅、徒弟小林以及上文所提的李总,可以说刻画得迥然不同。主要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次要人物也不因戏份少而有所减弱,而剧情设计、人物关系、对话及观点表达,均给人深度与厚实之感。以上成就皆来源于思想以及创作体验中再学习的深度。在广播剧有限的时空内,仅依靠剧本、演播以及各类声音手段,塑造如此鲜活的人物,表达如此生动感人的剧情,令人倍加赞叹广播剧的魅力,也不由感叹创作团队背后的辛苦付出。

        (作者:景凤鸣,系吉林省作协副主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