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

    严金明:规划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9日 04版)

        第九十一场直播页面二维码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专家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乡村衰落的现象也客观存在,例如经济不振、贫困集聚、生态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低效等。改变城乡发展策略、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成为当务之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生态宜居目标,实现起来均非易事,而是一个综合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施工之前,有一张完整、清晰的建筑蓝图,往往才能事半功倍。做好乡村规划,正是在绘制乡村振兴的蓝图。

        做好乡村规划,要深入乡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那么,如何通过编制乡村规划,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个人认为,要在规划理念转变、规划目标保障、规划原则坚持、规划程序完善和规划方案提炼等五个维度上多下功夫。

        规划理念,应当如何转变?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尊重环境,注重生态保护;二是立足“三农”具体问题,以农民为根本,以农村为基石,以农业为源泉;三是运用好综合整治这一重要的规划工具。例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还要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优化乡村空间利用结构,全面系统整合自然资源,做到利用有度、空间有位、先后有序。

        规划目标,追求“两全”。乡村,不应是城市的反面,而应是区别于城市的另一种生存空间,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方面,以现代化标准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建设空间的平面和立体扩张,保留乡村的独特韵味。换言之,乡村规划的目标,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乡村特色的有机融合。

        规划原则,坚持“三用”。所谓“三用”,是指实用、管用、好用。乡村规划,要提出具体的政策手段、利用计划和整治方案,保障在村庄层面上的可操作性,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让村庄原有的资源低效、环境污染、人口流失等问题切实得到改善;要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风险、更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规划程序,做到“四有”。一是有调查,建立在扎实的问题提炼、分析评价基础上,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二是有战略,对村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布局优化等进行宏微相间的阐述;三是有方案,内容涉及各项任务如何完成、各项指标如何落实、各项制度如何配套等;四是有保障,具备一定的保障措施和机制,例如公众参与制度、专家审查制度等。

        规划方法,包括“五定”。“定性”是指明确乡村发展的战略性质;“定用”是指明确村庄空间及资源的功能、用途;“定量”是指确定规划中各类空间、分区、指标及其变化规模;“定位”是指确定规划中各类空间、分区、指标及其空间布局;“定序”是指对资源供给计划、资源利用计划、产业发展安排等内容进行时序维度的规范。

        乡村规划,赋予乡村一种新的活力,是在描绘大地的美好远景,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希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那时,放眼祖国的广大乡村,产业欣欣向荣,环境舒适宜人,人民安居乐业,让文化一脉相承,让乡愁有处安放!

        (光明网记者 李姝昱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