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专家研讨叶秀山遗著《哲学的希望》

    作者:张颖天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7日 15版)

        【信息速递】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西方哲学优势学科主办的“叶秀山先生遗著《哲学的希望》出版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哲学的希望》一书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叶秀山人生最后五年的思路历程。全书以问题视角为导向,“以史带论”地解读了西方和中国哲学传统中的关键节点和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跨越时空地开启了中西哲学传统在学理层面上的沟通和对话。书中也寄望中国哲学以自觉的融会贯通和批判精神,吸收众家之长,创造性地发扬自己的传统,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

     

        围绕叶秀山的哲学理念和哲学贡献,与会专家对叶秀山提出的“纯粹哲学”理念进行了阐发和理解,也对叶秀山“以历史的视角来切入哲学”“让哲学讲中国话”“哲学思想之‘通’”给予了高度赞誉。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结合自己与叶秀山先生的交往,追记了叶秀山高尚的品格、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不断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与会专家表示,叶秀山作为一名哲学家,拥有敏锐的眼光、广阔的学识和超凡的智慧,80岁高龄仍保持哲学家的好奇心,在思想上不断创新。也因其深植内心的家国情怀,晚年转向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真正体现了纯粹、超然、“我乐故我在”、“保持就是创造”的崇高精神追求。

     

        关于哲学的希望,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若要真正做到“无问西东”,仍需努力。国内哲学研究因为分工过细,造成了研究领域过分精细化和狭窄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界同仁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自身不足,同时向叶秀山学习,以“融会贯通”这一目标来研究中西哲学传统。

     

        (作者:张颖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