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日前在北京盛大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举行,在当今世界颇不宁静的环境中尤显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今天亚洲和世界上的一些地区还有战争、饥饿和贫穷、恐惧、忧患和困惑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遭遇着被遏制的挑战,“优越”与歧视、傲慢与偏见让人们感到这个文明世界的种种冷漠和敌意。
创造了灿烂文明和背负着苦难历史的亚洲人民,格外期盼和平安宁的环境,希望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格外期盼繁荣发展的环境,希望过上富足安逸的日子;格外期盼开放通融的环境,希望过上自由舒畅的日子。基于这一广泛而合理的要求,习近平主席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和时点向世界发出了强劲的亚洲声音,传达了中国人民为促进世界和平、倡导文明交流互鉴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勇气和信心。
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充分肯定了亚洲人民对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热情赞扬了亚洲人民创造的独特而璀璨的亚洲文明,说出了亚洲人民发自内心的普遍诉求——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中国在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文明互鉴和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提出了四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这四项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对亚洲未来命运的走向、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所应负的责任、担当与气魄,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等精神特质。这四项主张,蕴含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与人为善、彼此谅解、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中华智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一是平等与尊重。文明与文明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追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值得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去尊重。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那种认为自己的种族和文明高人一等的想法是愚蠢的,那种想把世界文明搞成一种模式的做法是灾难性的。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很多论述个人与邻里、国家与国家的相处之道,比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君子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仁为美”“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等等,这些思想精髓历经千年,成为中国人和中国长期遵循的处世哲学。
二是欣赏与成全。文明之美有多种多样,善于欣赏别人的优长是一种美德。中国人认为,君子应隐恶扬善,“以善济善,而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而天下之恶亦隐”。每个人都应当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在世界文明成果中,文学之美、建筑之美、戏剧之美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提起各国文学名著,中国有《红楼梦》,印度有《梨俱吠陀》,日本有《源氏物语》,朝鲜有《春香传》,有的写家族兴衰,有的写爱情悲欢,有的含义隽永,有的诗意盎然,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写法。谈起各国建筑,中国的长城和天坛、印度的桑奇佛塔和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王宫、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和甫兰班南陵庙,有的巍峨雄伟,有的古朴端妍,有的瑰丽多姿,有的精妙绝伦,各有各的技艺,各有各的风格。说起各国戏剧,中国有昆曲和京剧,印度有梵剧,日本有狂言和歌舞伎,朝鲜有唱剧,表演上或缠绵悱恻,或刚健有力,或幽默诙谐,或姿态横逸,各有各的功法,各有各的审美。
三是开放与学习。以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对待和认识世界其他文明成果,以一种谦虚、真诚的态度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一种爱护、珍惜的眼光参与和投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学习传统。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故步自封,不自设壁垒,不自以为是,不妄自尊大。以多边代替单边,以多元化替代一元化,方显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世界充满意趣与灵动。中华文明一直秉承这样一种传统,这种例证俯仰皆是。福建古城泉州(古称“刺桐城”),自唐宋至明清一直是海上丝绸、瓷器、香料贸易的港口,一千多年以来迎来送往了不计其数的海外商贾、外交家、冒险者、僧侣和远走他乡的华人游子。它的城市文化遗存中,有清净寺、灵山圣墓、草庵摩尼教寺遗址、伊斯兰教石刻、印度教寺石构件和浮雕、带十字架的基督教石刻等等,由此可以想象,仅就宗教而言,当时曾有多种宗教盛行并存、彼此和谐相处的局面,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可见一斑。
四是创新与发展。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薪火相传,谋求发展,既是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传统和生存理念,也是中国人在新历史阶段砥砺奋进的时代要求。
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直接走入其他文明之中,了解和学习别人的优长,从中获得启发,这一点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已经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为搭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平台,中国将采取新举措,包括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等。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与亚洲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亚洲未来的繁荣与发展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作为亚洲大国和世界大国,中国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不论是表达亚洲人民的呼声,还是彰显中华文明的内涵,中国都始终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与各国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作者:梁燕,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