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溯源历史长河里的中巴文明对话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任重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4日 12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15日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大会将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邀请亚洲和其他国家政要、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各界代表等出席。

        历史上,巴基斯坦作为文明交融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联络东西的重要枢纽,为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发挥了关键作用。“巴中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明交流使者,在自然地理条件仍是天堑障壁、交通阻塞不畅的时代,他们用勇气、毅力与信念,成就了巴中文明交流史上的奇迹。”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塔克西拉亚洲文明研究所教授、考古学家阿什拉夫·汗如是说。

        阿什拉夫·汗向记者介绍了巴中历史上文明对话的先行者和事迹:“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曾穿过丝绸之路前往犍陀罗地区(位于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北部地区)朝圣,以获得佛教的原始经典;而巴基斯坦古代贵霜王朝(今巴基斯坦大部分、阿富汗东北部等地区)的高僧支娄迦谶也远赴洛阳翻译佛经。特别是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启程西行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此等伟业实属不易。正是这些先行者的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使得当时的中原与犍陀罗等地区在佛教文明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从而建立了直接联系。”法显曾在贵霜王朝后期访问犍陀罗,当时该地的佛教仍延续着鼎盛时期的风貌,寺院僧侣遍布整个犍陀罗。法显在其著作《佛国记》中记载了此地大量的佛教寺院,并在寺里敬拜神祇,翻译佛经。此后,法显继续游历求佛,历时14年,将大量佛教典籍传回国内,为当时佛教的戒律系统、制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表明,历史上佛教在犍陀罗地区取得了重要发展甚至突破。大乘佛教的理念、教义基本上奠基于此,菩萨信仰、佛塔建筑、佛陀造像也始于犍陀罗地区,随后又进一步传入中国进而广泛兴盛。大乘佛教的理念也由此影响了中华文明。”阿什拉夫·汗说,“此外,除了大乘佛教,密宗佛教也在公元7世纪左右从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传入东方,莲花生大士就是乌仗那国(犍陀罗地区的古国之一)人。犍陀罗保存了大量的密宗佛教遗产,例如斯瓦特地区的岩画就描绘了密宗的许多神祇。”

        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塔克西拉亚洲文明研究所副教授萨迪德·阿里夫向记者表示:“犍陀罗位于南亚、波斯、中亚诸游牧民族和中国等几大文明板块的交界处,历史上也曾遭遇过希腊罗马文明,因此在文化形态和艺术风格上展现了高度的多元性和融合性。在犍陀罗黄金时代的贵霜王朝时期,这种多元融合的特征达到鼎盛。该时期出土的钱币、雕塑以及各类建筑遗址融合了希腊罗马、波斯和南亚本土的艺术风格,目前大部分陈列在巴基斯坦和国外的博物馆里。”萨迪德·阿里夫曾多次亲临考古发掘现场,对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如数家珍,他十分期待中国的学者、民众能够借助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机会一睹犍陀罗文物的真容,从而更加了解、热爱这些属于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犍陀罗还位于古代贸易之路的重要节点。阿什拉夫·汗说:“贵霜王朝时期的犍陀罗地区和中国之间贸易频繁。史料记载,来自克什米尔的僧侣曾在敦煌和吐鲁番的寺庙里售卖产自贵霜的香料、地毯、宝石、木材和药材等。中国人应该在很早的时期就熟悉来自南亚的各种香料和奇珍异宝了。”

        在采访的最后,阿什拉夫·汗和萨迪德·阿里夫两位巴学者均表示,十分高兴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巴方的犍陀罗文物能够赴华参展。他们表示,巴中两国之间的文明对话与互鉴历史悠久,并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发光直至今日。犍陀罗文物的赴华展览必将更好地促进巴中两国民心相通。与此同时,借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东风,巴中两国大学和学术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将扬帆远航,继续为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互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伊斯兰堡5月13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张任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