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2日 星期日

    动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2日 05版)

        【创意港】

        当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老旧的机器结了一层锈斑,曾经辉煌的工业遗产应何去何从、如何安放,成为一道待解命题。前不久,随着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的启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旧车间,这些曾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产,承载着行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因此,工业遗产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记忆遗产。翻看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从建造完成新中国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的上海船厂到青岛栈桥,从保定市当时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新中国面粉厂到上海第一家啤酒厂上海啤酒公司,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堪称浓缩了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工业文化的精华。

        更为重要的,工业遗产让我们铭记的,不仅是工业发展史,更是一种工业文明和工业精神。虽然京张铁路、开滦煤矿等一大批工业遗产已成为历史,但其所蕴含的自立自强、开拓奋进的精气神,仍是中国走好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之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太多破坏遗产的案例和做法让我们深感遗憾。昔日的林立厂房,要么摇身一变成广场楼盘,要么在荒草丛生中门可罗雀,白白流失了那些厂房烟囱后的文化和历史。殊不知,工业遗产不应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更不该白白化为尘埃散落。陈旧并非意味着破败和无用,工业遗产是陈旧的,但却可以通过改造和创意设计重焕生机。

        北京798、上海M50,苏州河两畔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一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老物件”的新活力和新价值。老建筑该拆除还是保留的争执中,不仅暗含着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博弈,更映射着其背后呈现的发展观和历史观。或许,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应倡导以大为美、以新为美的理念,更应秉持一种尊重历史的思想,让高品质的老建筑能够“延年益寿”,传递古朴的文化气息,在历史的回声中焕发悠长韵味。

        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就需要让其更好地“活”在当下,从尘封的记忆中走出来,在优雅平静的叙事中,讲述今天的故事、焕发当代价值。要运用现代理念和眼光,把工业遗产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与当下的科技、时尚、艺术、文化等诸多因子紧密结合,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工业遗产的动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诚然,工业遗产的物质形式和文化内涵丰富,对其保护的途径和手段也非一种模式,不可一概而论。通过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也只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在保护和利用的路上,还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和视野,用更多现代元素来催生工业遗产的新未来。在活态传承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征,更多地采用微改造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工业遗产的教育功能,实现工业文明的动态传承。

        相信通过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嫁接上现代理念,老旧的工业遗产不仅会有亮丽的色彩,更会成为各地的文化新地标,让历史铭记、让时代延续。在工业遗产园区,吸引人们驻足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还有今人赋予的新的内涵与创意。在新旧的传承和时光转换中,我们不仅可以回望历史,更能够憧憬未来。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