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

    建阳,宋明小说刊刻的重要地标

    ——评《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

    作者:王昕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1日 09版)

        《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 涂秀虹 著 人民出版社

        福建建阳,位于绵延的武夷丛山之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区,却是古代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作为宋元明三代全国刻书中心之一,它在中国印刷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

        近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物质形态历史——小说编刊和传播条件对小说艺术、小说阅读和接受的影响,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兴趣。在这个研究热点中,明代建阳书坊刊刻小说备受关注。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存世于今的宋元小说刊本不少出于此地,而现存的明代小说刊本三分之二出于此地,因此,建阳刻书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涂秀虹多年来致力于建阳刊刻小说的研究,其专著《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

        明代建阳为何会成为小说刊刻的中心?建阳究竟刊刻了哪些小说?建阳刊刻小说有什么特点?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这是《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作者在长期研究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本书吸收和借鉴了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但对建阳刊刻小说的史料做了竭泽而渔式的搜集和整理,理清了明代建阳刊刻小说的编刊情况,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主要缘于两条基本思路,一是考察建阳刊小说的地域特征,二是考虑建阳刊小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贡献。

        《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从地域文化对小说刊刻环节的影响来研究建阳刊刻小说之版本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建阳刊刻之小说多为书坊自编自刊,与闽地之教育普及、史学积累、清官文化、民间信仰等关系极为密切。闽地被称为“海滨邹鲁”“道南理窟”,独特的地域文化决定了建阳刊刻小说明显的地域特征,在题材选择上以讲史、神魔、公案三种类型为主,而少有人情小说。这一特征“最主要的生成动力是建阳地域文化形成的道德基准和书坊主的自觉选择”,由于朱子闽学的深入影响,建阳书坊刊刻小说通过讲述故事通俗地演绎儒家义理,风骨刚健,在刊刻形式和销售定位上具有普及文化、教化民众的自觉意识。

        在建阳刻书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建阳刻本中有一部分因编刊粗糙、质量低劣而饱受诟病。建阳刊小说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喜爱,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缩编导致的文本粗陋。比如胡应麟对“闽中坊贾”所刊的《水浒传》非常不满,认为这些简本《水浒传》“止录事实,中间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一概删之,遂几不堪覆瓿”。其二是上图下文版式导致插图版面狭小、图像稚拙,“略似人形”“只供儿童把玩”的图像满足不了文人士大夫案头清玩的需要。作者认为“城市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发展先天不足……缺乏叙事文学丰厚的土壤”使得建阳编撰刊小说缺乏原创性大手笔的精品。而版本面貌粗陋、版式特征较为单一,则与建阳书坊明确的读者定位和销售策略有关。经济文化实力决定了建阳书坊只能将其读者对象定位为文化层次较低、消费能力较弱的普通民众,而上图下文的版式正是其经营策略的直接体现。建阳书坊刊刻小说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刻书传统:传承经典,普及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普及和传承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

        齐裕焜教授为此书作序,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论述建阳小说刊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一部著作”。袁世硕教授则序言:“似乎可以认为是明代小说史书写的另一种模式。”《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把文学的分析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上,既有微观考察,又有宏观论述,特别是对建阳书坊小说刊刻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独特而深入,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或可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昕,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