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一词在影视明星的带动下迅速风靡网络。“官宣”是“官方宣布”缩略而成的网络新词,这里的“官”指代“官方”。但是,“官方”一词该如何理解,是否还是其词典释义,值得推敲。
词语分析不仅要关注词语内部语素的含义,还要看同类词语的情况。“官宣”是“名词语素+动词语素”构成的双音节新词,在形式上与之同类的词语有“官办”“官倒”等。“官办”表示“政府开办或经营的”,“官倒”表示“党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从事倒买倒卖活动”。“官宣”之“官”是否同“官办”“官倒”中的“官”含义一致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简称《现汉》)中,“官方”一词被解释为“政府方面:~消息|~人士|~评论|他的发言不代表~”。显然,“官宣”中的“官(方)”不能直接解释为“政府方面”。因为,与“官宣”中的“官(方)”相近的用法还有“个人官方网站”“企业官方网站”“×明星官方宣布”等。如按照《现汉》的释义,上述用例显然在语义和逻辑上都不合适。“官方”是与“民间”“个人”等相对而言的,那么,上述用例在语义上存在的龃龉之处,该如何解释?
“官方网站(或官网)”从表示政府方面网站到指个人、企业等的公开主页,之所以会有这种语义上的变化,是由“官方”一词的词义变化触发的。“官方”本指政府方面,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事务和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决定者。后来,某些民间活动的组织者或商业活动的主办方也用“官方”来指称,促使“官方”一词在语言交际中产生了新的语义;同时,由于组织者、主办方对活动具有决定权和解释权,所以官方信息最具权威性和准确性。“官方”进一步产生了“权威、正式、公开”的意义。因此,“政府方面”这一唯一义项,已不再适合当下“×官方网站/宣布”中的“官方”。
从语义变化的角度看,“官方”中新语义的出现,是组合中显性语义特征部分让位和隐性语义特征部分凸显(简称义征)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显性义征部分让位和隐性义征部分凸显,二者相伴进行。众所周知,语义和谐是词语组合的基本要求,语义对立或矛盾的词语要在组合中同现,必须在语义深层消除这种不协调性或不兼容性,从而达到语义和谐。研究发现,经常发生该现象的是汉语偏正结构,当限制修饰性成分包含的义征与中心语的义征序列存在矛盾时,就会造成中心语部分显性义征的让位甚至脱落,与之伴随的是隐含义征的部分凸显,从而达到组合时的语义和谐。由于“个人”和“官方”在语义上对立,在“×官方网站/宣布”这一组合结构中,也包含了语义的不协调性或不兼容性。
词汇语义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词语除了主要的理性义外,还包括色彩义、语体义以及某些隐含义等。“官方”的词典释义“政府方面”,仅是其主要理性义。该词语还包含很多在辞书释义中没有列出的隐性义征,如“正式性”“公开性”“权威性”“正规性”“重要性”“可靠性”等。笔者在网上检索“官方消息”发现,除部分用例意思指“政府方面的消息”外,也有大量用例表示“权威/可靠/重要消息”之义,如“小区食堂的开门时间是八点,……绝对官方消息!”这就形成了与《现汉》释义并存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笔者还检索到大量“绝对官方”“非常官方”“很官方”“太官方”“相当官方”等用法,形成了“副词+名词”的组合结构,其中“官方”的词性与《现汉》中所注的名词显然不同。这正如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大量副词修饰名词的用法一样,通常认为被修饰名词的语义发生变化,从指称义转变属性义。同样道理,“官方”从指称“政府方面”转指为“正式性”“公开性”“权威性”“正规性”等指称对象所隐含的属性义。
综上,“官宣”作为缩略形成的新词语,“官(方)”的语义发生了变化,从指称义转变为属性义,也可以认为其理性义中“政府”这一显性义征部分让位,而“正式性”等部分隐性义征得以凸显。显然,这与形式上同类的“官办”“官倒”中的“官”语义不同。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很多网络词语热络一时,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网络词语能否从网络世界进入社会流通领域,需要时间的检验。“×官方网站/宣布”等类似用法,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现汉》在修订时也会考虑增加这一义项,以更加符合“官方”一词的实际使用状况。
(作者:孙道功,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施书宇,系南京体育学院语文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