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

    课本里的陕西

    作者:本报记者 马荣瑞 张哲浩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31日 10版)

        延安晨韵(中国画) 陈家泠

        黄河涌进大地回春(中国画)万鼎

        华山的清晨(油画)冯法祀

        安塞腰鼓(油画)张自嶷

        辋川图(摹本·局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书法) 王改民

        丝绸之路(课本内页)资料图片

        【课本里的中国】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诗坛巨擘曾在此驻足游吟;太史公司马迁、理学家张载等先贤曾在此著书立说;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领衔的当代文学陕军亦成为今人仰止的高峰……千百年来,文人名士在陕西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其中一部分藉由课本辑录承载,为当今学子含英咀华,在琅琅书声、脉脉书香中,浸润心田,滋养精神。

        课本里的陕西是一幅山水画。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秦岭横贯东西,长安八水浸润,终南始得仙名……当林立的高峰遇到跌宕的流水,多少动人的诗篇值得期待!

        看!那是韩愈笔下的长安春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岁月不居,四季流转,而长安是一首永远写不尽的诗。

        听!那是王维琴弦间的林泉律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王维一生痴恋蓝田辋川,他隐居在辋川,创作在辋川,死后又葬于辋川——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

        叹!那是少年谭嗣同心中的一片孤城——“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马蹄声声,莫道前路难行——翻过潼关,便是八百里秦川。

        粗犷也细腻,刚强亦柔情。课本里的陕西,有令人拍案叫绝的风景,亦不乏浓郁的地域风情,它或凝结为一支鼓曲,或灌注成一尊雕像,或幻化为一羽飞鸟,或迸射出一曲秦腔!

        课本里的陕西,是陕北后生手中激情飞扬的鼓槌——“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抡起它,便能撞击出黄土高坡上的生活新愿景!

        课本里的陕西,是矗立在西安玉祥门外的骆驼石像——“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段万翰《丝绸之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伴着它,驼铃声声奏响丝路文明的交响乐章!

        课本里的陕西,是汉中水塘里的一羽朱鹮——“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则是鲜红鲜红的,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着一排突起的羽毛……”(晏平《朱鹮飞回来了》,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守着它,三十年繁育保护见证了陕西洋县变成飞鸟的天堂。

        课本里的陕西还是老秦人胸膛里的一曲秦腔,雄浑厚重,慷慨激昂——“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贾平凹《秦腔》,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本里的陕西有惊艳世界的地下兵团——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有享誉中外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公园(王宏志《名碑荟萃》,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还有鼓角争鸣的兵家必争之地——霸上(司马迁《鸿门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一篇篇课文与陕西大地上一处处实物相互对应,激荡而出的,是华夏血脉的自信与从容!

        课本里的陕西还透射着先贤往圣的傲然风骨,那是无数仁人志士胸怀家国、肩担道义的志向与情怀!

        课本里的陕西是历史烙下的印记——“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景时期,贾谊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前朝得失,用如椽巨笔痛陈治政积弊。

        课本里的陕西是时代遗落的刻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城在安史之乱中沦陷,其时杜甫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写下此诗,笔触所及,花虫鸟木尽染黍离之悲。

        课本里的陕西有命运发出的呐喊——“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德宗贞元末年,白居易用锋利的笔剖开“宫市”的腐败本质,用炽热的心诉说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本里的陕西是人世豪迈的长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玄宗天宝年间,再别长安,李太白初心不改,慨然前行!

        课本里的陕西是一片英雄地,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古老的热土刻下了红色的足迹,为苦难深重的中国点燃了新的希望。沿着它,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课本里的陕西是革命者的万丈豪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36年2月,毛泽东率抗日东征部队自陕北子长县出发抵达清涧袁家沟,穿行在海拔千米的雪塬,伟人胸中有丘壑,腕底起风云!

        课本里的陕西,是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一架纺车——“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吴伯箫《延安纺车抒怀》,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摇动它,棉线根根,兜起抗战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底气。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纺车也是武器!

        课本里的陕西,是宝塔山下的一抔黄土——“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回延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捧起它,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赤子之心,“少年”远行千万里,对“母亲”延安的真情永不泯灭!

        课本里的陕西,是“为人民服务”的热切召唤——“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温它,能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信仰。张思德牺牲了,革命的队伍更须砥砺前行!

        红色、绿色、古色,风景、风情、风骨。曾经的陕西,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定义了中华文明欣欣向荣的上半场;如今,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有决心的三秦人民,正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马荣瑞 张哲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