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1日 星期四

    养老服务体系:

    优结构补短板 守护最美“夕阳红”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1日 07版)

        福建武夷山社会福利中心,老人们在欢快地歌唱。当地90多位老人在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新华社发

        张大卫 郭红松绘

        郝福庆 郭红松绘

        党俊武 郭红松绘

        【智库答问·关注养老问题系列访谈之一】 

    写在前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保障民众老有所养,党和政府正付出坚实努力。

        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产业方兴未艾,成为撬动银发经济的新支点;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巧做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有望激发普惠养老的新动能;人才短板亟待补齐,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便可通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蓝海。从今天起,本版将连续推出四期访谈,特邀专家学者、相关人士为养老问题把脉问诊、群策群力。

        本期嘉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张大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郝福庆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党俊武

    1.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任重道远

        光明智库:今天的80后,很多都是“421”家庭结构,年轻夫妻承担着赡养4位老人的家庭重担。网友称,这不仅是个人的压力,更折射着社会群体的压力。如何看待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急迫性与重要性?

        张大卫:中国的老龄化,与世界上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的一般规律不同,呈现两个突出特征:一是未富先老。日本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为2037美元,而我国在2000年面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时,人均GDP为959美元。二是城市(镇)和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空巢老人。由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劳动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迁徙,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集居方式迅速向不稳定状态下的小型化转变,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孝道文化”心理结构松动。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每年增加850万人左右,预计会在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将达到35%。少子化、老龄化趋势,会引起国家创新动力减弱、劳动人口缺乏、储蓄率降低和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也正在探索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但由于制度和产品供给不足,需求与供给存在差距,养老难题对社会的困扰还在加重。

        郝福庆: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制度安排,对于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兜住老有所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时,有利于破解当前大城市普惠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局面,对于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长期照护需求,解除家庭后顾之忧具有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有利于激活社会投资活力,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挖掘国内市场空间。同时,还将带动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消费增长,促进康复辅助器具、适老化改造、老年宜居住宅等产业发展,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积极意义。

        党俊武:养老服务体系关乎当前,也关系长远,需要加快推进。“421”家庭结构给独生子女带来沉重的负担,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医养分离、服务组织建设薄弱、专业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亟待完善,在2022年人口老龄化洪峰到来之前,要协同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多方力量构建好养老服务体系。

    2.正视问题短板 完善政策框架

        光明智库:目前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有网友想了解,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正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

        张大卫: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表现在: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破除制度性障碍,形成有效政策体系;亟待健全养老资金保障制度,把需要卧床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纳入医养照护范围,解决好费用支付分担渠道问题;亟待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对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供给,促进相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亟待加强护理等人才的教育培训并带动就业结构调整,使照护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亟待做好规划,推进城市和社区的适老型改造;亟待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的养老模式,打通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道门。

        党俊武: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核心是要让不同收入群体都有购买能力享受养老服务。但是,目前养老服务价格的市场化机制还很不完善:一是土地成本抬高养老服务价格;二是用水、用电等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三是养老机构内部管理不完善;四是服务费用的制度性来源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从2013年开始,针对我国老龄化严峻形势,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约300项政策文件,主要涵盖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标准和规范以及质量监管五个方面。可以说,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初步搭建起来,厘清了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个人与家庭之间的责任边界。此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也在机构资源整合方面强调了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并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解决医养结合问题,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也强化了养老方面的职能。

    3.做好养老服务供给端“加减法”

        光明智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有效产品的供给能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做好供给端的“减法”和“加法”?

        张大卫: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以来,国家施策的方向和重点已非常明确。

        要有更为明晰的顶层设计。各地建立的医疗城、康养特色小镇推动了养老产品和业态的多样化,但就近养老仍是大多数人常态化的选择。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提出,在支持养老机构和多功能托幼机构发展的同时,政府要支持发展“就近可及、普惠公平、安全可靠”的社区养老托幼服务,这是政府对接市场需求、引导社会供给做出的理性安排。按照这一判断,政府应与市场合作,尽快搭建起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健康、普惠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监管等保障体系。

        要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化医养照护体系。低龄健康老人的养老,关键在于提升其生活品质,发掘其追求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与潜力。高龄和失能、半失能以及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照护工作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难点。目前,在医养照护方面,还存在资金、人才等“卡脖子”问题。医疗、康复照护主要是在医疗和康复机构进行,一些非治疗性的照护费用还不能纳入医保范围,这成了“一人住院、全家不安”的重要原因。我国于2016年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并已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待成熟后再在全国推开。其难点在于如何形成包括政府资助和个人适当缴费在内,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使其可持续运行的机制。

        要建立起“互联网+”社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平台与老人家庭的智能终端呼叫系统相连接,提供菜单式、应急式养老服务。关键是让社区平台的服务资源能够顺畅进入家庭,并妥善处理好入户后的安全、隐私、服务质量评价等问题。日本在推行介护制度时,尝试将家务助理员、家访护士、社区医生组成一个居家介护团队,对老人开展无障碍的入户服务。这种模式值得重视,因为它以信任信用作保证,打开了社会资源进入家庭的那扇门。

        郝福庆:怎样做好供给端的“加减法”?我用四句话来概括:扩增量、优结构、提质量、降成本。

        首先是补齐总量短板。2018年我国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46.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约30张,但是离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床位数的目标还差120多万张床位。下一步要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降低社会力量参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优质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供给格局。

        其次是优化供给结构。要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公办机构改革,多渠道支持专业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同时分阶段实施贫困地区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挖掘盘活农村养老服务存量资源。

        再次是提高服务质量。主要用好“三个管”。一是用机制管。建立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后的综合监管机制,健全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发展机制。二是用标准管。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多层次标准化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三是用信用管。加强养老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养老机构红黑名单,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最后,降低企业成本。中央、地方、企业、金融机构要协同打好组合拳,通过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发挥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金融机构进行组合融资支持,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

        下一步,要深入推进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只要有地方愿意提供优惠政策,只要有企业愿意提供普惠服务,只要有金融机构愿意进行融资支持,只要符合实施方案的要求,政府会始终敞开大门,欢迎更多主体参与。

        党俊武:今后需要在优结构、补短板上更加精准施策:一是加快实施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制度,解决养老服务的购买力问题;二是更大规模实施公建民营模式,采取租赁方式发展服务组织,从根上做到服务价格可控;三是大力扶持养老服务组织,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实现充分竞争;四是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做到土地成本稳定,解决服务费用的制度性来源问题,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组织,通过充分竞争,养老服务质量才会稳步提升,价格也会稳定适中。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斯敏、张梦泽 

        实习生 王美莹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