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以青海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职教专项22亿元,藏区职业学校占总投入的25%,仅2017年专项资金就增加到6.4亿元,其中投入藏区职业学校1.38亿元。”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青海省委主委王绚委员说,“这些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培训了师资队伍、加强了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越性,而且持续推动了藏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的王绚委员认为,藏区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和实验仪器,例如,我国生均校舍标准是20平方米,青海仅为14.56平方米,而且生均校舍面积、实训设备等与国家的标准有一定差距。二是教师队伍短缺、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严重缺编。以青海为例,生师比为30:1,尤其是果洛、海南和黄南等藏族自治州职业学校的生师比都在50:1以上,远低于国家的标准。专业骨干教师的紧缺,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亟须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支撑。
王绚委员建议,继续加大对藏区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在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藏区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比如,增加培训经费,添置专业实验室和职业实训基地等。制定出台国家层面职业院校教师配备相关标准,建立东西部职业教育协调机制,鼓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东部专业教师向西部流动,从源头上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
“建议把藏区职业教育作为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建立藏区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教育部组织召开,及时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跟踪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援受方签订的各项协议,确保协议中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另外,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有关人才、税收的具体政策,实现政策在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中的牵引力,为产业调整提供人才资源支撑。”王绚委员说。
(本报记者 万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