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0日 星期日

    “建好大湾区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0日 09版)

        【百姓故事】  

        眼下,广州到香港的高铁已经开通,单程只需要47分钟,再加上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而到2020年,广东将实现市市通高铁,湾区关系越来越“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广东珠三角的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规划在一起,2035年,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0多年前,香港企业家谢裕文在广东惠州市潼湖五村租赁了几百亩菜地,主要种植供港菜心。谢裕文认为,未来大湾区建设将进一步消除城市之间的壁垒,人们的生活也会无缝对接。目前,谢裕文住在香港,每天早晚开车往返惠州和香港两地,按照大湾区的规划,未来他可以改乘高铁等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

        记者在广东顺德机器人谷了解到,这儿有不少来自香港的科研人员。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员朱钊圣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记者问他为何来顺德工作时,朱钊圣说:“这几年内地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我更喜欢这里的科研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牛保庄感叹,与10多年前自己去香港读书的时候相比,现在内地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和香港高校的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合作程度也不断加深。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参与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设立了分校区,这些都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核心,以基础设施网络为前提,以良好的商业环境为保障,合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群。”普华永道市场副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说,未来湾区内的居民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教育、休闲、文化等服务。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17级的本科生杨喻棋说:“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深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