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

    ——访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余红艺代表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6日 11版)

        【两会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余红艺代表今年的建议是关于提请国家统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大学。

        大学是城市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实力和城市动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实力。目前,我国已有16个城市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但这些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深圳、宁波、苏州、无锡、青岛等一批正在崛起的区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少、层次不高。

        究其原因,余红艺代表认为,主要是由于办学体制的因素,导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一直是优质高教资源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集聚区。另外,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存在差异,高教发展需要提前规划、布局以及长期的办学积累。因此,余红艺代表希望国家能统筹考虑、长远谋划,“一盘棋”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

        余红艺代表指出,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一般来说既承担着区域经济协调引领作用,又肩负着诸多国家战略任务。比如宁波,拥有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三的宁波舟山港,是“一带一路”建设支点、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近年来,宁波先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有127项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在此落地。

        “显而易见,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区域中心城市倾斜,加快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学科、特色专业,不仅能为创新驱动提供有力服务支撑、推动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带动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余红艺代表说。

        从城市发展规律看,经济总量进入到万亿元以后,一方面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土地等资源价格上升等多重挑战,另一方面也进入了城市发展由规模拉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黄金期。因此,加快中心城市,特别是刚刚迈过“万亿”门槛的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将事半功倍地加速人才、产业和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8年,宁波相继引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等1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的校区、研究生院和研究机构,伴之而来的是人才净流入率由之前在全国20位以外徘徊,迅速跃攀到全国第二,达到10.1%。这就是有力的佐证。

        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良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也是各大企业的战略要地和人才主要流向地,在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比如宁波拥有28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国内城市之首,特别是为积极响应制造强国战略而谋划推进的‘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已经显示出良好前景。”在余红艺代表看来,这些资源和优势,将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区域内的高校建立起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结合体系、实用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能力,加快形成城市能级提升和高等教育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