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姚玉峰:勇攀世界眼科医学高峰

    作者: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6日 04版)

        姚玉峰看望手术后不戴眼镜就能清晰看报纸的黄旭华院士。周素琴摄/光明图片

        【新春访名家】

        2月19日,记者如约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的办公室。那天是元宵节,姚玉峰还是看了43个门诊,做了8台眼科手术。晚上8点,当记者看到姚玉峰时,明显感觉到他的疲惫。

        由于和记者已经非常熟悉,姚玉峰充满歉意地说:“我先打个盹,10分钟就行!”

        其实,这样的场景、语境,记者已经碰到多次。姚玉峰实在是太忙了。

        周一至周三门诊,每天上午看三四十个病人;周四、周五手术,每天少则10余台,多则30来台,其间,还要参加会议,给学生上课、指导研究生、外出讲学、参加社会活动……他几乎天天如此。到邵逸夫医院20多年,姚玉峰从没有休过一个年休假。他诊治过30多万眼疾患者,为3万多患者送去光明。

        让自己的每一次选择,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医者仁心。2017年6月3日,本报在中央媒体中率先报道了姚玉峰的感人事迹。

        2018年10月11日至14日,姚玉峰应邀参加第72届日本临床眼科学会年会,并担任分会主席,给参会的日本眼科医生作了飞秒激光辅助的姚氏法角膜移植的演讲;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组织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活动,姚玉峰应邀参加到小学进行科普介绍;2019年春节前,姚玉峰应光明日报邀请,到北京中船重工集团,给黄旭华的战友们进行眼疾义诊……他现在的工作更忙了。

        令记者不可思议的是,成为新闻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后,他同时还要兼顾大量社会活动、公益活动,但姚玉峰从不耽误对病人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无论是科室还是他个人,给患者服务的工作量都明显增加,他个人的年住院手术量增长了34.5%。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除社会活动和管理工作之外,怎么还能做到本来已经满负荷的临床工作继续大幅增长呢?

        姚玉峰笑着回答:“挤时间!”

        2019年年初,姚玉峰全程参加省人代会,其间,他利用休息时间赶回医院,给57位患者做了手术。

        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姚玉峰受邀参加今年的央视春晚。

        2月1日下午,他需要赶去北京参加排练。上午,他挤出时间给13位患者做了手术。脱下手术衣,赶到火车站,坐上高铁,此时离开车仅剩3分钟。

        “我希望我的病人都能回家过一个安稳年。”面对记者的赞叹,姚玉峰说:“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价值体现!我从看好病的患者身上获得了许多快乐!”

        2018年年初,姚玉峰给中船重工集团,有我国“核潜艇之父”之誉的93岁的黄旭华院士成功实施了高难度的白内障手术,让老人重见光明。

        今年春节,黄旭华的助理刘青军特意给姚玉峰发来微信,传达老人对姚玉峰的问候和致谢。

        刘青军在微信上说:“94岁的黄老手术一年后还在感叹,自己现在什么都看得清了,看手稿、笔记、文件、报纸、电视新闻,什么都想看,感觉眼睛够用了……黄院士赞叹姚主任无愧于‘神医妙手’的赞誉!”

        “这一切,都让我无限的欣慰!”姚玉峰说。

        “新的一年,在科技创新方面,你有什么追求、心愿?”面对记者的提问,姚玉峰说:“尽快把人工智能角膜病诊断系统开发成熟,应用到临床一线,为眼病患者服务!”

        留学回国后,1998年年初,姚玉峰就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大量病人资源宝库的重要性。他不遗余力地保管好自己病人的每一份资料。20年,他积攒了16万张高质量、清晰的角膜病图像。姚玉峰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个人医生拥有角膜病病种最全、照片记录最多的眼科医生。

        有国外医疗科研机构找到姚玉峰,欲出重金收购他收集的图片资料。“我绝对不会把自己‘卖’掉的!”姚玉峰说,“我当年回国是为了服务患者!”

        在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大学老领导的关心下,姚玉峰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吴飞教授。

        没有一分钱的项目经费、资助,没有场地、空间及其他设备,他们完全利用业余时间一起攻关。

        2018年下半年,第一代人工智能角膜病诊断系统就被开发出来了。

        记者了解到,用这套人工智能系统对已有的角膜病图像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7%。

        再用这套诊断系统跟全国400多位眼科医生进行比对,发现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只有50%左右。

        “全国1000万的角膜病患者,诊断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万病人不会被误诊。”姚玉峰说,“而提高10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万的病人不会被误诊。”

        春节期间,浙江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获知姚玉峰、吴飞团队的工作,认为他们的研究有价值、有意义,建议他们要不失时机加强合作,争取早出成果,攀登科学新高峰。

        “姚主任,今后还有什么志向?”

        面对记者的提问,姚玉峰说,他很想办一间眼科慈善工作室,为没经济能力的患者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期间,中央文明办有关领导听了他的初步设想,觉得很有创意,很有社会意义,鼓励他早日把眼科慈善工作室开起来。

        “面对领导的鼓励,我很受鼓舞,也更有信心了!”姚玉峰说。

        两个小时的交流很快过去,分手告别时,已经在医院工作了整整12个小时的姚玉峰走出医院大楼,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说了一句:“我真是赶上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