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实质上是人才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刚需、急需,却始终因其长期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而无法一蹴而就。因此,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以发展创新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健康起点。
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和疯狂刷题,给学校带来了学科成绩和获奖证书,却给国家带来民族创新力和人才储备的双重损害。
以发展创新为导向的课程,不以应考为目的。在当前高校推行自主招生的背景下,发展学科竞赛、培养竞赛型人才成为越来越多中学主抓的内容。学科竞赛本质上是通过对数、理、化、生、信息学等学科做深度的研究,旨在培养素质、锻炼思维和发展能力。但是,如果中学层面只把学科竞赛课程做成了类似校外辅导机构一样的培训班、辅导班,以考取省赛一等奖、进冬令营为课程的终点,则参与竞赛课程的老师不可能投入去思考课程如何创新,学生也会受到功利心的驱使,最终可能既没有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也谈不上发展了创新思维与品质。
再以学科竞赛课程为例。要做到以发展创新为导向的竞赛课程,学校应该把学术型考试与项目式研究结合起来,对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提出开展进一步的课题或项目研究的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理解学科理论知识,以项目式研究的方式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反思和创新。只有这样,竞赛课程才能朝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
科技的发展要求社会打造更多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和职业壁垒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阶段,以发展创新为导向的课程应能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才能为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广州市广东广雅中学开设《融合课程》,以大航海时代的物种大交换和文明冲击作为课程主线,融合生物、地理、历史、中医药、茶文化等多学科知识,辅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融通的能力,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懂得思考“为什么”,使学科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开展《融合课程》的过程中,广雅中学还重视融入开放性的体验式学习。学生通过到葛洪博物馆及罗浮山研学,把中医药理论、中草药标本等知识贯穿在具体的生活体验中,提高了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创新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只有教育具备强大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才能激发中国的人力资源走向高处。而课程的创新,就是优化每天都重复的教与学工作,通过创新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学习策略和评价目标去发现、培养和实现每个孩子的创新天赋。
(作者:邱玲,系广东广雅中学国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