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访名家】
岁末寒冬,一场大雪为整个江南换上了银装。在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村民们正在田间忙活,赵亚夫也照样没给自己“放假”,见到他时,他正蹲在地里,给大伙儿解答种植难题。
今年78岁的全国农业专家、“时代楷模”赵亚夫,已经埋首土地57年了。如今虽身影越发佝偻,但精神依旧矍铄,眼里满是深情。把戴庄农业致富的经验带到更多贫困的地区,把更多的村干部带动起来为农民服务,一直是赵亚夫的心愿。
上午10点,刚在田里忙活完,赵亚夫就急着往养殖户汪厚俊家里赶。
“这是我新建的养殖场,上面一层养羊,下面一层养猪,羊粪掉进猪圈里发酵后就是果树的养料,这样既解决了羊粪处理难题,又能帮助果树生长,还生态环保,一举三得。”记者第一次见到汪厚俊时,他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转眼5年过去了,如今已然成了半个养殖专家。“都是赵主任手把手教我,没有他就没有这个养殖场,更没有今天的我。”
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也是赵亚夫一路带着成长起来的。当年还是大学生村官的他刚到戴庄时,赵亚夫一点一点地传授农业技术,硬是将他由农业的门外汉变成独当一面的好手。“后来我考上了公务员,但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踏踏实实跟着赵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100多公里外的张家港市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也是深受赵亚夫感召的一名优秀村干部。“2013年,我邀请赵老帮助善港村发展生态农业,他对农民、农业的热忱让我深受触动,于是不分昼夜带着村里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善港村已从一个破落村变成了远近驰名的富裕村。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一个赵亚夫感染和带动着一群农村干部,本着为农民服务的初心,扎根农村,干事创业。
告别汪厚俊,赵亚夫带着记者边走边看,介绍戴庄村一草一木的变化:山上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常有大蛇和野猪出没;缓岗坡地一带的林、草、畜生态系统也相当成熟;再往下看,梯田和冲田一年两作,结合稻鸭共作、绿肥紫云英套种和鹅羊的放牧,农业生态系统欣欣向荣。
“戴庄村富了,你怎么不休息休息,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面对问题,赵亚夫告诉记者,全国还有无数个贫困村,扶贫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2018年,年逾古稀的赵亚夫带领农业专家团队,第一次走进黔东北的大山深处,为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把脉问诊”。四天里,他走过了沿河的7个镇14个农业点,手里拿的总是当地的农作物,心里惦念的都是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沿河县高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文武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跟着赵主任干,我们村肯定能早日脱贫,村民们肯定会过上好日子。”
捡起地上的一株嫩苗,赵亚夫对记者说,自己用17年的时间探索出“戴庄经验”,接下来,要用更长的时间将它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贫困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57年如一日?每次问及,赵亚夫总会提起一个名字——瞿秋白。
4岁时,赵亚夫到瞿秋白的母校觅渡河小学读书,师从瞿秋白的挚友——羊牧之。“每每讲到瞿秋白,先生就情不自禁地对我们说‘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探路共产主义,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为了革命,瞿秋白献出了生命;而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赵亚夫在心里自问了无数遍。
答案日渐明晰。1958年,赵亚夫在宜兴农林学院求学期间,在宜兴医院门口看到了骨瘦如柴的农民、奄奄一息的婴孩。当晚,他在日记里写:“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改变农村的面貌而努力呢?”
此后,他便一头扎进农村,用一双扎根田地的脚、一个“让农民收获满屋财富”的梦想,诠释着自己的人生选择。
今年是瞿秋白同志诞辰120周年,赵亚夫说:“秋白同志的精神影响了我一生,我打算开个学习班,让秋白精神在泥土间传承,激励更多农村干部为带领农民共同富裕而奋斗一生。”
离开戴庄村时,夜幕已降临,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看着这片熟悉而温暖的土地,赵亚夫感慨道,新的一年,希望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本报江苏句容2月3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