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8日 星期五

    由“吃书节”说起

    (外一则)

    作者:王鼎钧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8日 15版)

        【闲思杂录】

        美国有个“吃书节”,用巧克力、糖霜、奶油、吉士、海苔、土司、饼干、糖果、蛋、果冻、鱼子酱、通心面以及各色水果与蔬菜烹调成“书”,不但外观精美,滋味也非常可口,前来参加盛会的人除了观赏艺术品,还可以痛快大嚼。据报道,已有12个国家引进了这个活动,日期定在4月1日愚人节,很幽默。

        “吃书节”是在成人中间制造对书的好感,另外对孩子更是费尽心思。麦当劳曾经悬出赏格,由幼儿园到四年级的孩子,暑期的三个月内到当地图书馆一次借书5本,可免费一餐——由此可见,孩子本来整个暑假也读不到5本书。美国教育部表示,暑假期间,孩子在家,他们希望每个孩子每天读30分钟书——由此可见,孩子阅读的时间,本来连30分钟也没有。

        曾经当选美国全国优良教师的包加特纳说,为了提高学童阅读的兴趣,他讲授《睡美人》的故事时,为睡美人举行婚礼,并安排了礼车与蛋糕。台湾方面,曾有11位小学校长共同计议,为了鼓励学生阅读,他们都愿意亲自上台跳《天鹅湖》与孩子们同乐,连身材矮胖的某位官员,也答应“必要时跳一下”。还有一个小学校长,他告诉全校学生,如果大家都能读完他指定的书,他愿意在雪地里爬行。

        希望别人亲近书本,居然要这个样子,好像他们是去做了不起的牺牲。以前对不肯读书的孩子可以打手心,现在时代进步了,不准罚,只好赏,越不听话越要重赏,人只有这么两套本事。赏是否有用呢,我问过许多教师,都说不一定有用。没有用又怎么办呢?他们说只好各人认命,说完,叹一口气,那口气,听来蛮凄凉。

    假如知识像甜点一样

        “吃书节”把甜点做成书本的样子,让共度佳节的人享用,很有创意。可是古老的国家有一项优势,外国有新事物出现,这个国家往往可以说我们早已有之。在中国,形容一个人专心读书为“吃书”,又说读书有滋味,“有味诗书苦后甜”,称之为“回甘”。

        甜点不是“苦后甜”,它入口即甜,不需咀嚼,顺利滑过咽喉食道,让人享受那种被宠爱的感觉,人在吃甜点的时候,心情都像孩子。到了现代,市场要求著述者像制作甜点那样写书,文风一变。我曾用四句话描述这种作品的风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滋味,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

        一个人年纪大了,动辄要说从前如何如何。从前我受的教育是,好书并不是那么容易亲近的,那时,老师和家长都禁止我们看武侠小说和爱情故事,因为这两种书都太引人入胜了,看得太专心,太投入,有个形容词叫“沈溺”,你不是在吞咽,你已灭顶。

        今天看来,这种教育观念太落伍了。读书的人恐怕不能够一辈子都停留在这个阶段。还有一种书由于内容深奥,以致文字的密度很大,读者钻研起来要多费几倍的功夫,而这种功夫是不能省略的。

        回到用食物作比喻,我们做的馒头,无论如何都不能跟甜点一争长短,但是该吃馒头的时候仍然要吃馒头,而且有时候要吃粗面馒头。

        (作者:王鼎钧,系著名作家,早年定居台湾,现居美国纽约,有多种著作在大陆出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