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不仅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也是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的主要举措。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就业问题的解决早已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着力抓好创业带动就业,以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创业支撑平台为路径,建成了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全国首家省级“四众”创业市场和系列创业平台,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多元途径和广阔空间,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了“创业内蒙古”行动。
今天特刊登本报调研组深入内蒙古进行调研的报告,以推动各地开拓思路,开启就业创业新局面。
创业是强国之策,就业是富民之道。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本质上是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干事创业激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布局不断升级,过剩产能迅速清理,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的形势下,本报调研组发现,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大地上,“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此起彼伏,创业环境日益优化。内蒙古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工商、贷款、税收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服务等,大力扶持各类劳动者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人民群众正在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平台模式让创业更简单更美好
坚持聚合、创新、共享的创业发展理念,内蒙古敢为人先,大胆创新,聚合资源,精心打造了全国首家“四众”创业市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并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
入园企业,抱团取暖,抱团发展,此为众创。产业园通过平台发布和对接产品、服务、融资等供需,形成了园区企业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的良好生态,实现了产业园内企业抱团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截至2018年10月,产业园入驻企业261家。行业类型涵盖大数据应用、新能源、新零售等平台型企业及美工、网编、财务、法律、金融、快递物流等服务企业。2017年以来,入园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0.95亿元,直接带动从业人员4000余人。2017年,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我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真没想到竟然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产业园区,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大学毕业生。我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园,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奋斗,携手把她建设得更加亮丽美好。”刚刚在产业园区就业的德玛开心地说。
2017年,德玛毕业于包头科技大学,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他偶然报名参加了产业园区的免费技能培训班,在学习过程中很快掌握了美工技能,并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目前就职于内蒙古草原小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经与10所院校开展深度合作。2018年以来,产业园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共引入各类人才2800余人,对接高校在校大学生1731人到企业进行实训,实现了园区和企业间的人才良性流动、资源共享共用,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机制保障。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发挥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聚集辐射带动效应,借助平台优势资源,深度挖掘内部潜力,积极创办搭建了四众创业市场网站、四众创业超市、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俪群联盟等众多内蒙古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园企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支撑服务,有效激发了创业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创业激情。目前,众多平台已建成行业资讯、电商学院、人才基地、众创空间等8大板块,平台注册用户数4328个,年增速30%,发布职位数7520个,入驻服务商578个,平台学习次数累计9438次,为企业举办各类培训孵化、讲座、路演等活动共计85场。
所有的创业支撑平台,众筹是关键一环。内蒙古通过互联网众筹拓展创业的融资渠道,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强有力的支持和助力。
2017年,内蒙古重点打造上线了“四众”创业支撑平台——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该中心申报了自治区“四众”创业支撑平台中的众筹平台并获批。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职能,在企业培训、融资、规范等方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开放式的众筹支撑服务平台,汇集各方资源,全面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自治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截至目前,累计挂牌企业1899家,直接、间接带动就业795720人,实现融资98.3亿元,成功孵化企业192家,托管企业171家,中心注册会员机构171家,认定合格投资人4485户,签约各类专业服务机构171家,设立了支持创新创业的特色板块“青创板”和“科创板”,推出了“双千计划”“飞地孵化”等模式,形成了分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从企业展示宣传、品牌提升、投融资、孵化培育等角度全面提升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让创业者有了放心依靠的“娘家”和坚实有力的“后盾”。
精准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当前,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国人民的广泛共识和奋斗目标。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深度贫困地区面积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自治区政府统筹谋划,研究出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而其中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就与“四众”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内蒙古将产业发展、电子商务、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N”的扶贫模式,使贫困群众生活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创业有项目,带动和帮助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签了合同心里才有底啊,雪原公司这个事办得真不赖。他们不但专门派人给我们这些农民免费指导青贮的种植技术,还派来收割机收割。我们坐在地头等着数钱就行了,而且价格和市场价基本差不多,真是太方便了……”家住乌兰察布市的王栓柱一说起土地入股的事情就打开了话匣子。
乌兰察布市集宁雪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把加快公司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统筹起来,利用贫困户土地入股、产业托管、户贷企用等方式,探索出“互联+众包+精准扶贫”新路子。先后与20多户签订了种植合同,面积达数千亩;与27个村的254户建档立卡贫苦户签订《奶牛托管协议》,投入扶贫资金865.5万元,扶贫577人。组织82户贫困户将410万元贫困户贷款委托给雪原乳业进行产业投资,每年平均每个贫困户收回利息7500元。雪原公司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联结精准扶贫模式,不但帮助群众解决了农作物销路难题,还让贫困群众和本土企业“结了亲”,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内蒙古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扶贫攻坚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推动成立了自治区首家乡村创客中心,注册“遇见海棠”“九更醋”两个品牌商标,在清水河县打造百万亩林果基地。2017年,公司带头收购周边困难农户海红果,带动农民增收6万多元。公司推出的“九更醋”采用传统发酵工艺,既实现了蒙清下脚料产业循环利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农村老年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老年人的价值,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了奔小康的快车道。
蒙清农业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创客”的模式,重点发展小香米等五谷杂粮种植,与周边农户订单种植小香米5000亩。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每户平均种植5亩小香米,按照公司回收价3.68元/斤,贫困户平均收入12040元。公司还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谷种、有机肥,村党支部免费为贫困户农机耕种5亩,党支部与企业总计为贫困户春耕备耕减负20万元以上。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人社部门立足区情实际,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全方位、大力度推广“四众+精准扶贫”,切切实实让贫困户得实惠摘穷帽,走上了致富之路。“四众”已经成为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托和扶贫平台。
倾心服务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急创业者之所急,想创业者之所想,在推进大众创业的大潮中,内蒙古包头市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有效,打造了包头市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成为“创业包头”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面对创业中许多困难和挫折,我都有些心灰意冷,准备放弃了,但是在急需支持的关键时刻,是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们这些小微企业渡过了难关,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包头市凡富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俊英深有感触地说。
凡富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原本是包头市一家专门生产羊杂食品的小型企业,公司产品采用的都是人工包装,每天产能为2000袋左右。随着劳动力和物资成本的逐年上涨,公司发展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要么停产停工放弃多年的创业成果,要么购置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规模。面对急需的30万元设备款,徐俊英短时间内无法筹齐。在这个决定企业生死的紧要关头,他从互联网上递交了贷款申请。让他欣喜的是,不到一个月就通过了申请,30万元贷款随即到账。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公司产品日包装量突破两万多袋,雇佣的员工数量超过了50多人,不但企业实现了腾飞发展,还带动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包头市用足用好用活现有创业政策,不断创新升级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功能,将创业担保贷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创业贷款”的全新模式。在这里,实现了就业创业要闻资讯新鲜汇总,扩大和提升了创业者的视野与意识;在这里,实现了担保贷款政策法规权威解读,集聚全社会创业创新服务资源;在这里,实现了创业贷款办理流程详尽易懂,为创业者搭建“零距离”的沟通平台;更为突出的是,在这里,在线申请创业贷款,通过“一站式”办理,以标准化、精细化、便民化为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整个贷款流程,申请最高额度达200万元的贷款,彻底解决了微小企业创业难、发展难、贷款难的问题,开启了“易创贷”云服务的新时代。“十二五”时期,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87亿元,带动就业11.64万人,位居内蒙古首位。
包头昆区明洋花坞、骜然景观的个体户李凤杰就是政府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的受益者。她的花店开业之初,经营规模不大,花卉盆景品种少,客流量十分有限,销售额上不去,几度面临停业。偶然间,她在电视上看到了创业担保贷款的宣传,随即尝试着在网上提交了贷款申请。令她意外的是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很快到账,她用这笔钱引进了花卉新品种、翻新装修了店面、租赁了近1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聘请了花艺设计师,组织花艺交流会,一系列动作让她的花店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创新团队。当年,新招录员工15人,营业额直线上升,达到100万元以上。
“在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这个‘四众’创业市场,不仅可以享受赛罕区政府为企业提供3年免房租以及项目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且这里还有优越的办公环境。”说起自身的创业过程,入住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大白鲨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特别感激。
2013年,郝刚创业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大白鲨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咨询、培训、代运营服务。他的公司入驻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后,在产业园的大力扶持和优惠政策的支持指导下,郝刚和他的团队没有后顾之忧,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情,企业呈现爆发式发展,所服务的企业在电商平台的营业额已累计超过1亿元。
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专业化运营的机制,研究制定出台具有区域特色的场地免租、项目扶持等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创业平台,吸引了大批像郝刚一样创业的大学生纷至沓来。截至目前,产业园集聚了近300家电子商务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企业就业人数3000人左右。
目前,内蒙古打造的“四众”创业市场,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市场活力,实现了聚人才、聚项目、聚平台、聚资本、聚企业目标,高标准高效率地提供了全要素市场、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服务,推动大众创业遍地开花,已成燎原之势,正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面助力建设亮丽内蒙古。
(本报记者 高平 本报通讯员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