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浙江衢州: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打好底色

    作者: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张桂芬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8日 01版)

        “这里洗衣服,太阳晒不到,雨也淋不着,水又干净,真不错。”12月5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生态洗衣房“浣纱亭”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农妇们一边清洗衣物一边寒暄聊天,对这处新建的洗衣房赞不绝口。

        在柯城区府山街道南湖世家小区,一座门口悬挂“有礼亭”的木质小屋格外漂亮,不时有居民前来投放垃圾,但没有丝毫异味。“香蕉皮是厨余垃圾,剩饭剩菜也是厨余垃圾。”居民吴奶奶边念叨边选择分类投放。

        “洗衣要进洗衣房、垃圾分类记在心。”这样的村规民约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近年来,衢州市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两大载体,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生活美”的四美乡村,多措并举让全市城乡发生脱胎换骨的美丽嬗变,向着“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美好家园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科学规划织就美丽乡村蓝图

        灰瓦白墙,疏密有致,院落林立,风情古朴,造型别致又整齐划一,这是柯城区九华乡科学规划、优化建房布局和样式,引入传统建筑风格,形成可观可游的新村。

        “科学规划是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我们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要求县(市、区)在工程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加快全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中心村特色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的规划体系,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衢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金树平介绍,为了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各地不惜重金聘请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大院名家编制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完成后实行社会公示,保证了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山河重整,全域大整治。这种坚持全域规划的理念,把衢州各县(市、区)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的布局,实现了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充分发挥了规划对实践的规范指导作用。

    连片整治实现盆景变风景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个个功能齐备的文化广场已然改变柯城区村民的生活……走进万田乡弈园村,美丽乡村的气息,令人陶醉。

        今年以来,衢州市围绕“大花园”建设目标,先后出台了《衢州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尤其是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整治+提升”,以重构农民建房体系为“牛鼻子”,明确目标体系、打通工作体系、建立政策体系、重构责任体系,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大花园。

        柯城区以连片治理为抓手,从一户多宅整治破题,在破旧基础上立新,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按照全域景区化建设标准,我们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今乡村风貌不断优化,‘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大美格局初步展现。”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建好“两溪三线”范围内19个示范村,力争建成全省一流的“一村万树”风景带,“将一个个盆景变成一片片风景”。

        衢州市2012年创新性提出以县(市、区)、乡镇、村、农户等四个层面为主体的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机制,该机制获得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江山市耕读村、龙游县天池村、柯城区七里乡桃源村、开化县下淤村等4村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江山市大陈村、开化县下淤村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龙游县民居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处异地保护示范点之一。

    巧借山水激活“美丽经济”

        错落有致的竹园,精美别致的民宿,有着悠远意境的柯城区七里乡,成为城里人“看山望水记乡愁”的好地方。每天,这儿都有来自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光顾。

        20世纪90年代,衢州市在景区、景点周围和城郊自然风光、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出现一些农家餐馆,政府在柯城区七里乡及所辖的黄土岭村进行农家乐试点开发和规范建设,一举获得成功。随后,全市围绕“扶、乐、管、土、精”五字做足推广文章,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农家乐食宿经营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价》等农家乐系列标准,引爆了政策刺激度、农户参与度、资本热衷度,农家乐(民宿)迎来发展高峰。

        建设“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受益最大的是当地村民。拥有234家民宿(农家乐)、3800余张床位的七里乡在旅游旺季甚至出现一房难求。

        2012至2017年,全市农民收入始终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年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409元提高至2017年的20225元,增长63%,农民从“美丽山水”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表示,衢州着眼“全域提升、全境整洁、全民获益”,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进行统筹规划,成就高标准的美丽乡村,彰显了衢州乡村大花园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叠加”,宜居、宜业、宜文、宜游“四宜兼具”的别样韵味和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张桂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