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瘸”
从小爱听故事的王愿坚是名副其实的“故事篓子”。在部队里,他最先被分配到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很快就担任了分队长。宣传队里大都是一些娃娃兵,行军的时候,常常有些同志走不动,掉队了。王愿坚这个分队长就常常被分配收容任务。那时是游击战,掉队太远了,说不定就会遇到敌人。这些娃娃兵大部分没有战斗经验,所以一遇见掉队的同志,王愿坚就一边背上他们的背包,一边把自己听来的故事添枝加叶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高兴了情绪就高了,快步赶上前面的大部队。有时接连要收容好几个掉队的同志,王愿坚肩上的背包就不止一个了,他个子不高,又瘦弱,背上两三个背包,自是沉重。但靠着他的毅力和对同志们的热爱,一瘸一拐地到了宿营地,已是最后一个了。同志们看他这样,戏称他为“瘸驴子”。这个“光荣”的称号,一直留到了北京我们结婚以后。老战友们来看望王愿坚时,还是亲热地称呼他“老瘸”。
“这样的报告多听几场才好呢”
《党费》发表以后,每到节假日,如“六一”“七一”“八一”和“十一”,北海少年宫的工作人员、工厂党委书记、学校的团委书记等,都纷纷到家里来请王愿坚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讲革命战争故事。记得有一年“七一”前夕,一天中午,我正要上班去,一开大门,见外面站着六七个中年人,他们都是来请王愿坚作报告的。我只好请他们进来。这时,王愿坚还在睡午觉。我给客人们倒了茶水,陪他们聊天,等到王愿坚自己醒来,我才去上班,自然是迟到了。
还有一次去空军某部访问,师长一定要请王愿坚给飞行员们讲讲革命斗争故事。听说这个师的飞行员们好动不好静,打起仗来勇往直前,就是不爱听报告、搞学习,王愿坚对讲故事很有自信,就答应了。可是一登上讲台,却发现飞行员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坐在那里发愣。王愿坚从没有遇过这种情况,但他依然镇定自若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说:有人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只见飞行员们一个个抬起头来了,王愿坚接着说:“而我认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飞行员的胸怀。”话音刚落,“呼啦啦”一片震耳欲聋的掌声。飞行员们来了精神,故事就在这样激昂的情绪下讲完了。晚饭后王愿坚和我去后山上散步,半路上碰见一位搞地勤的机械兵。他不仅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还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平时,飞行员们听报告、组织讨论,总是没有几个人发言。今天听完报告后在回去的路上,飞行员们就自发地热烈讨论起来了,并说“这样的报告多听几场才好呢”。
“多出作品”
1970年,王愿坚到安徽省军区独立师的一个连队“当兵”,体验生活。半年后省军区党委又把王愿坚“借”到安庆军分区写一位老红军的长篇小说。在那里,他受军区领导的委托主持了一个创作学习班,因此在安徽结识了不少文艺界的作家朋友。春节后,我和小女儿探亲结束,要回北京,王愿坚也要从安庆回到合肥,临走前安庆军分区和文联的朋友们纷纷来送行,热闹了好一阵子。第二天就要出发了,白天客人不断,晚上我们三人收拾行装。就在那天晚上,安庆市作家耿龙祥同志在天黑路滑的情况下,踏雪前来告别。老耿同志有胃病,很怕冷。而安庆市冬天雪夜的寒气并不比北国的雪夜逊色。王愿坚和我都担心老耿同志的健康,但他却十分健谈。他半是玩笑半是赞赏地对我说:“老王一提到创作就什么都忘了。那天在我家吃饭,嘴上说着写作的事,拿烟的手却伸向菜盘子,把烟灰弹在菜盘子里,他把一盘炒肉丝当成烟灰缸了。”说完哈哈大笑。
老耿同志一再鼓励王愿坚回京后一定要多出作品。一直谈到深夜11点多才回家。临走时依依惜别,一步一回头,回一次头就说一句话:“多出作品。”再一次回头还是这句话:“多出作品。”
“和菩萨一样灵”
1978年一个冬天的晚上,有两位年轻的解放军同志来我家里找王愿坚,那天正好他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开会(当时王愿坚任八一厂文学部主任),要到晚上快8点才能回到家。我把这情况告诉了两位来访者,他们说:“那就多等一会儿吧。”他们俩规规矩矩地坐在客厅里,我给他们倒茶送烟,他们不喝也不抽。过了好大一会儿,王愿坚还没有回来,我就走过去再招呼他们一下。只见这两人一脸的拘谨。我试图消除他们这种“紧张”情绪,就和他们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从安徽省来的,其中年少的还像个孩子,长着一张圆圆的脸,是安徽省一位著名诗人的儿子,来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修改他的中篇小说。他们一定要等王愿坚回来见上一面,并说:“安徽省文艺界把王愿坚传说得和菩萨一样灵。”他们还说王愿坚主持的创作学习班中,有一个学员的一篇小说初稿,经王愿坚辅导以后不仅发表了,而且还被翻译成英语,登在《世界文学》上。他们说:“我们哪怕见上一面,说10分钟的话也好。”
那天王愿坚很晚才回来,他们见面后谈些什么,我已忘了。但是,那张孩子样圆圆的脸,那一副想要见面的殷切的神情及那句“和菩萨一样灵”的话,都久久让人不能忘怀。
“长征问题专家”
1984年美国《纽约时报》副主编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来华,他要为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写一本书。写前要去长征路上走一趟,因此要有人先向他介绍一下有关长征和长征路上的情况。我国外交部通过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找到了王愿坚,要他完成这项任务。王愿坚刚进北京饭店索尔兹伯里的房间,索尔兹伯里见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儿,因而反应很平淡。当王愿坚开始讲述长征还不到10分钟,索尔兹伯里急忙叫来了他的秘书,让秘书赶快把王愿坚的话仔细地记下来。后来,在第二年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索尔兹伯里引用王愿坚所介绍的情况有几十处之多,并称王愿坚为“长征问题专家”。
(作者:翁亚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