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主任,我还是你的粉丝呢!”日前,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天桥卫生服务站检查完身体后,张爱莲老人喜滋滋地对铜陵市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润平说。当天上午,陆润平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共为十多位社区居民诊疗,这些人中间不少都和张爱莲一样是“踩着点”来的,熟识的人还会和陆润平聊上几句,诊疗现场气氛融洽。
今年3月,安徽省铜陵启动了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建立了以三甲医院铜陵市立医院为核心医院、覆盖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1+22”组织体系。如今,这个紧密型医联体不但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也让基层卫生站点焕发了生机活力,构建起了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12月6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以《安徽省铜陵市构建特色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为题,专题介绍了医改的“铜陵经验”。
除去在医院工作、在基层站点坐诊,陆润平还会根据不同基层站点的需求开展上门巡诊,应邀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讲座。作为三甲医院的专家,陆润平在坐诊、巡诊时还会带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进行“传帮带”。对于“下沉”,陆润平有着精准定位:并不是为了坐诊而坐诊,而是要提高基层站点的服务能力、提高百姓的健康素养,推进医防融合,把慢病防治的主阵地放到社区。
下沉到社区基层卫生站点的不只有专家医生,还有高年资护士。映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对象以年轻家长居多,铜陵市立医院妇产科原护士长程英姿来后,中心推出的0~6岁儿童签约服务包,受到了社区家长欢迎,3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有近400名儿童签约,现在“孕产妇服务包”也在谋划推出中。
铜陵市立医院院长何向阳告诉记者,专家和高年资护士“双下沉”实行的是“点单制”而非“给予式”“援助式”。由基层站点根据实际提出需求,由医联体医疗事务部评估,一方面通过设立专家工作室和高年资护士工作站、选派流动专家等方式提供点对点帮扶,开展定期坐诊、家庭病床巡诊、带教查房、合理用药指导、健康巡讲、慢性病干预等工作;另一方面,69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技、药、护人员组建了涵盖多学科的流动专家库,医联体的基层站点通过手机APP可以直接点单预约专家,截至11月底已有1216人次专家接单下沉。
“到11月底,社区卫生站点到我们这里拿药的金额已经超过了35万元,我们对基层站点开展了处方点评近4000张。”铜陵市立医院副院长钱震东说,现在社区卫生站点采购不到的药品可以直接在总院的药房拿,“药品供应和用药咨询也是社区卫生站点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一块。” 铜陵市立医院医疗事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以来,双向转诊量大幅提升:1至11月份,医联体上转病人5246人次,下转病人1669人次,“社区服务能力提升了,下转病人才能‘接得住’。”该负责人表示。
社区卫生站服务能力的提升让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管理等等工作都串联了起来,这些变化对于基层站点的工作人员来说感触尤为深刻。“感觉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就好像是打开了反应链,一通百通。”天桥卫生服务站药房负责人唐昀说。
“目前,我们不仅实现了设备共用、专家下沉、药品同质‘小三通’,也实现了人、财、物的流动与调配‘大三通’。”何向阳说,铜陵市立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实现了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的预期成效。
“从实际成效看,我们初步达成了群众、健康守门人、政府三个满意目标。”铜陵市卫计委主任赵开荣说,群众满意体现在数据上,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人口增长12.04%、续签率达93.2%,2019年签约趋势进一步向好;健康守门人满意体现在收入上,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政府满意体现在降本增效上,由于基层服务能力和健康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医保杠杆作用的发挥,1至11月份,医联体临床路径管理率同比增长23.05%,药占比同比下降1.25%,人均医疗费用负担比例同比下降2%,老年人规范管理率、高血压规范管理率、糖尿病规范管理率都有了显著提升,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有效保障。
(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刘洋 张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