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第245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助推精准扶贫

    作者:朱盛艳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8日 06版)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精准的要义在于提高扶贫效率、增强扶贫实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精准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可获得性,其可获得性是衡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标准,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题中之义。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就是使基本公共服务的价值更便于实现,在不增加获得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增强基本教育服务可获得性,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解决教育设施等硬件问题。地方财政或社会扶贫帮困资金对贫困学生的助学扶贫,应该在“助谁”“谁助”和“怎么助”上体现出“精准”二字,通过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加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系统资助,进一步降低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成本,增强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

        增强基本卫生服务可获得性,让贫困人口都能获得公平的卫生服务保障,消除致贫根源。疾病是重要的致贫因素之一。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把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理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管理体制。增强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就是要增加卫生服务的便捷性,减少贫困人口治疗性支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增强生活救济服务的可获得性,让贫困人口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是最脆弱的社会成员,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全面小康建设就无从谈起。我国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山区或者自然条件差的地区,生产所得少、居住条件差,贫困户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解决这些问题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建立长效的包括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最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对相应贫困人口兜底全覆盖,实现“应兜尽兜”,并随着财力的增强,逐步提高保障补助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地方政府对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整合统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居住偏远、居住条件极差的贫困人口,因为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成本高,可以通过搬迁的方式集中居住,集中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做好集中居住区的生活配套设施。集中居住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使贫困人口易于获得完善基本公共设施带来的实惠,同时也便于接受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增强产业发展服务的可获得性,切实打牢产业扶贫的基础,用产业发展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产业发展弱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真正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还是要从产业下手,通过产业发展,使贫困地区建立自我发展的造血系统,增加经营收入、劳务收入,进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产业扶贫必须立足资源禀赋,重点扶特色产业;强化资金人才支持,聚集产业扶贫要素;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主导作用;完善“帮、扶、带”模式,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有效对接市场,而对接市场的是企业等市场主体,政府应做好产业发展服务工作。产业发展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定位论证、产业规划制定、利益机制的建构等。从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角度而言,提供产业发展服务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确定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方向。比如,有些贫困地区所处的地理条件适合旅游,有些地区适合发展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等。如果产业规划脱离实际,这种服务就会因为偏离基础条件而表现为可获得性差,最后导致产业发展失败。有些贫困地区不缺资源,缺交通、缺信息、缺渠道等,如何为贫困地区改善交通,既是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也是发展产业的需要。交通的改善既增强了产业发展服务的可获得性,也使交通这类服务的可获得性得到增强;通畅信息、疏通渠道等亦是如此。

        (作者:朱盛艳,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