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论坛】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启动,引发各地高校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新一轮渴求。与此同时,新一轮人才大战也悄然展开,西部高校或将又一次面临人才流失的大冲击。笔者担忧,如果西部地区不能有效留住高端人才,“一带一路”建设将缺少应有的人才支撑。
有人进行过研究,地理学上的胡焕庸线(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区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割线)东南侧集聚了94%的人口和96%的财富,相比而言,国土面积占一半的西部侧散聚着6%的人口,只拥有4%的财富。西部的现实是不仅无法吸引东部人才,而且也无法稳定现有人才。这个难题能破解吗?答案在哪里?
“向西部倾斜”要落在实处
近年来,大部分西部高校由于长期缺乏足够、持续的支持,导致原有的一些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和平台建设受到影响。同时,在政策导向上,缺乏利于西部涵养人才的刚性约束和激励措施。相比东部地区具有一大批能够动辄开出百万元以上年薪、千万元以上科研启动费的高校,西部的生活条件、人才待遇等竞争力持续疲软,西部高校不仅不能有效吸引外部人才的加盟,还面临着自身人才流失的压力。
因此,需要进一步向西部进行政策倾斜与经济上的补贴,以加快西部的发展步伐。这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战略的落实。
从人才的角度来讲,只有向西部大力进行补贴,以比东部还要高的待遇来稳定和吸引人才,西部人才队伍方才稳定,方才有发展。在这方面,需要出真招。比如,2018年评选长江学者讲席教授主要面向中西部,就是一个实例。但从其他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向西部倾斜”还停留在一些文件中,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
揽才决心要变成聚才行动
就目前国内人才大战来看,东部多个省份所制定的一系列优先政策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不少省区至今未能出台有力政策,虽然各大学也力所能及地出台了一些相应措施,提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的方略,但比较而言,事业的发展肯定比不上东部,待遇更是相差很大,能打出的牌只有感情。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优秀学者留在西部,多是对西部故乡和亲朋的不舍。对于很多优秀人才来说,薪酬并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西部地区提供的干事平台、做事环境等,才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但这个局面最脆弱的地方是,一旦人才情感受到伤害,这些优秀人才便没有再留下来的心思了。
此外,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学者要想达到同样的学术成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地缘关系的现实造成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本身就发达、交通也便利,学术活动大多集中于这几个地方,学术资源也日益聚集于此。相比而言,西安以西,即胡焕庸线西北方,就冷落一些。因为学术资源少、交通不便,学术活动成本较大,交流活动较少,导致学术资源愈加匮乏。
推动人才向西部流动
从最近一段时间笔者身边人才流动的现实情况来看,若是国家再不出台补贴和支持西部发展的实招,若是西部各省区再不抓紧出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真招,很可能会出现西部高端人才再一波“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影响西部发展以及人才支撑。当前,亟须对此现象提前预警,并及时拿出解决办法。
在东西部存在显著差距的情况下,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东西部人才流动的引导,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鼓励和推动人才向西部流动。比如可以在西部建立一批有明显优势特色的国家级平台,加强“西部之光”等西部人才计划,主动吸引东部科技人员到西部创新创业,并可结合西部实际需要,在现有国家人才计划体系中设立类似“西部访问学者”等项目,鼓励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建设西部。
此外,西部地区应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结合本地的核心需求,以前沿的创新实践培养和锻炼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积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文环境。同时,应尽快通过绩效工资、公积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西部人才队伍的生活待遇及退休保障,从而吸引和鼓励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到西部地区干事创业。
(作者:徐兆寿,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