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熔铸党性之魂 培厚为政之基

    ——河南加强党性教育着力修好党员干部“心学”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于组教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3日 01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必须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近年来,河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政治建设统领,持续加强思想建设,深入推进党性教育体系化,着力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打牢理想信念宗旨根基,让“党”字在心灵深处精准烙印。

    建平台:完善阵地体系

        一个人,铸就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一个壮举,树起一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光辉旗帜;一段历史,谱写一曲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英雄壮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练成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让历史照进现实,让这笔精神财富成为党员干部前行道路上的灯塔?

        河南注重利用丰富的革命传统资源强化党性教育,用足用好历史教科书,于2012年年底统筹创办了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干部学院和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统称“三学院三基地”。

        短短5年时间,“三学院三基地”从零起步、由小到大,初步形成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党性教育特色阵地体系,创出干部教育的河南品牌,打造党性教育的河南高地。中组部将焦裕禄干部学院确定为全国14家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将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确定为全国第二批7家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将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确定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中联部还将红旗渠干部学院确定为16家合作院校之一,先后多次组织高端培训班和重要涉外班前来开展体验式教学。

        “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兰考,来学焦裕禄的。”站在“焦桐”下,中央党校第15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仁布县委书记张晓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仰望‘焦桐’,默念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更能体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含义。我要向焦裕禄看齐,把自身职责履行好,让焦裕禄精神在雪域高原发扬光大。”

        河南省委党校负责同志说,从全国范围看,“三学院三基地”与浦东、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红色资源互为补充,对形成覆盖我党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的精神资源教育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全省范围看,“三学院三基地”与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等干部院校各有侧重,组成一条有机联系的培训链,使干部教育培训布局更加合理。

    创形式:完善教学体系

        “信仰还真吗?理想还坚吗?政治还强吗?工作还勤吗?担当还敢吗?基层还近吗?百姓还亲吗?纪律还严吗?作风还实吗?生活还俭吗?”在2016年秋季主体班上,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永飞的党性分析引起在座学员和点评老师的共鸣。

        不仅个人要撰写党性分析报告,还要接受党小组的党性分析交流点评和党支部的党性分析交流讲评,前者让同学们帮助、批评、指点,后者由校领导和党性教育专家组成的点评小组打分,内容丰富,程序严格。“点评讲评客观实在,一针见血,直指要害,感觉戳住麻筋,打到痛处,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朱永飞表示。

        在2016年试点探索的基础上,2017年以来,河南在党校主阵地全面推行党性教育“六个一”教学模式,既坚持理论学习,更注重点燃火焰,持续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即每期开设一个单元党性教育理论课程,让党性修养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每期到“三学院三基地”等特色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现场教学,让党性认知在生动的红色基因传承中得到升华;每期开展一次廉洁教育系列教学,让灵魂在警钟鸣响中洗礼;每名学员撰写一篇党性分析报告,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深剖细挖;每个支部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触动灵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党性分析交流讲评会,在互相学习借鉴中共同提高。

        “焦桐”树下、青年洞前、将军故里,都是现场教学的课堂;推独轮车、抬太行石、走红军路,都是互动体验的课程。融“看、听、思、悟、论”于一体,唱响“理论讲授、现场体验、互动交流、深度点评”四部曲,“三学院三基地”的教学做到了理论武装与党性锻炼、历史经验与实践发展、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的结合。

        “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状况,山崖安家、绝壁穿石,在太行山上建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8月19日,在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师张晨一边向学员展示一件件修渠工具,一边动情地讲述红旗渠精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听着感人的故事、看着一个个因修渠而牺牲的英雄名字,来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职工培训班的学员,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谈永磊说:“在艰苦岁月,林县人民自力更生、不畏牺牲,重整河山。面对他们,我们应扪心自问,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挑战不敢面对、什么压力不能承受?”

        新县箭厂河乡有一块半分地的稻田,曾经浸染着烈士的鲜血。1927年,黄麻起义受挫后,国民党在这里屠杀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鲜血染红稻田,史称“红田”惨案。

        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调研组的吴亮手拿白花,来到“红田”惨案遗址。默哀、鞠躬、献花,离开时,吴亮的泪水忍不住流下来,“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见日常:完善载体体系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就像一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当《百姓歌》在舞台上唱响,豫剧《焦裕禄》达到了高潮。全场观众在掌声和泪水的交织中,在历史和现实的融通中,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洗礼,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感人至深、入脑入心的“补钙加油”教育。

        不仅有豫剧《焦裕禄》,还有话剧《红旗渠》、舞台剧《旗帜颂》《红色大别山》等艺术精品,不仅在河南全省巡回展演,部分艺术剧目还走入中央党校大礼堂演出,成为中央党校省部级、市厅级、县委书记研修班来豫体验式教学的必修课。“一台戏胜过十次党性教育课”,这是中央党校老师和学员的共同心声。

        正面的示范教育“活”起来,反面的警示教育“深”下去。廉政戏剧《全家福》《九品知县暴式昭》和文化宣传片《鉴史问廉》《兴衰之鉴》等令人印象深刻。如《全家福》是一部家庭悲剧,戏剧化的反差让大家认识到,贪腐者因个人贪腐,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社会矛盾升级,使原本应该“全家福”的家庭变成“全家苦”或“全家哭”,深刻揭示了腐败分子给社会和个人家庭带来的惨痛教训。《兴衰之鉴》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精选讲述各个历史时期影响时代进程的典型人物事件,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呼唤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向往。

        除了运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党性教育外,还通过领导上台讲、集中学习研、邀请名师教、选树典型学等方式,持续发力,协同用劲,将党性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开展向“村魂”马海明、“最美村干部”燕振昌、“人民好教师”张伟、民政“孺子牛”许帅等时代楷模学习活动,省市级领导干部共上讲台讲专题党课1000余场次,省市党委中心组开展党章党规党纪等专题学习3800余人次,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曲青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谢春涛、韩庆祥,国防大学金一南等知名专家39人来豫作高端讲座,有效增强了党性教育的穿透力感染力。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河南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体系化的党性教育,才能真正打牢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不仅能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于组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