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漩涡里》(非虚构)
载《收获》2018年第6期
卷首语中提道:“《漩涡里》是冯骥才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的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之前的三部作品《冰河》《凌汛》《激流中》全都发表于《收获》,可以说是冯骥才文学人生的写照,同时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史提供了独特的个人视角。”
《漩涡里》则是冯骥才人生的另一种写照,他从文学创作转到绘画,再从绘画转到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1990年到2013年二十多年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艰难、悲苦和喜乐。从作品中,能读到文化遗产保护中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能读到优秀文化遗存被无情摧毁的悲哀与无奈,更能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法规逐渐建立与落实的欣慰。
但归根结底,如冯骥才自己所说:“首先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一本个人极其艰辛的思想历程的书。”
韩少功《修改过程》(长篇小说)
载《花城》2018年第6期
韩少功的这篇最新力作,将视野放在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小说的主人公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1977级大学生,由于肖鹏一篇描写“77级”同学生平经历的网络小说引起同学不满,而逐一引出各个人物群像的际遇,他们的命运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他们进入各行各业,开创了各不相同的人生。在叙事的空间和真实的空间两个维度,肖鹏的小说记录了他们的人生,似乎又在修改他们的人生,而人生更像一个不断被生活修改的过程。
李洱《应物兄》(长篇小说)
载《收获》
(长篇专号·2018年秋、冬卷)
这部小说,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每个词,每个物,每个人,都如十月怀胎,慢慢成形。这是一部根基于历史的未来主义现实小说,是一部建立在虚构基础上致力于人世的厚重之作,探讨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灵轨迹的严肃尝试。作品保持着李洱一贯的叙事特点,幽默讥诮,从容舒展,变怪百出而又一本正经,让人不断大呼过瘾又时时陷入沉思。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自觉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绘制出一幅既深植传统又新鲜灵动的知识分子群像,完成了对时代和时代精神的双重塑形。
哲贵《金乡》(非虚构)
载《十月》2018年第6期
反映时代巨变,现实生动地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当代作家的艰巨任务。
这部作品借助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命运轨迹,展示了一座江南小镇四十年的历史变迁。作者运用成熟的写作技巧,把镜头从小镇拉高拉远,让世界观变得宽阔辽远,让生活的细部被廓清,使读者认识到“巨变”的重量。
班宇《冬泳》(短篇小说)
载《当代》2018年第6期
生于1986年的班宇刚刚以《逍遥游》获得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一名。干净洗练是班宇小说一贯的特点,这种风格也令他的故事有一种别具韵味的力量在文本之中流动。此篇小说讲述了两个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因相亲而相识。在他们试图建立一种更深的关系时,却发现在无形的外力与内力的影响下,让双方无所依附。
毕亮《人间盐粒》(短篇小说)
载《江南》2018年第6期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有着多少“老漂”一族?这些老人为了帮助跻身于城市辛劳打拼的子女操持家务、照顾幼儿、解除后顾之忧,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内心的孤独又能向谁诉说?小说聚焦这个在现今具有普遍性的话题,描写了晚年为儿孙发挥余热的老人,或主动或被动地介入下一代人的小家,并在几代人的关系中,如何小心翼翼地尽责,调和着儿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