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山的依恋与生俱来。平日只要有机会,我便喜欢看山登山。虽然我领略过无数高山美景,但当我在今年秋天来到距离成都平原110公里、雅安市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时,可谓一见钟情。
当一抹阳光散在脸颊,不再炙人;当一缕清风拂过耳畔,略感凉意,我便悄然走进了秋天,走进了蒙顶山。漫步在长着青苔的石板路上,阵阵暗香伴着细细的雨雾洒向山间。只见路边一棵棵桂花树,满挂着如星星般的小白花、小黄花,一簇簇悄悄地躲在油绿的叶片间,像一个个机灵的孩子,正冲着我眨眼睛呢。丹桂香气袭来,沁人心脾,夹着细细的雨丝飘然而下,越发显出蒙顶山优雅静谧的美丽。
几棵高大葱郁的古树,苍翠迎人。高高的石阶上青瓦红墙,“蒙顶”两个绿色的大字映入眼帘,一副黑底金字的茶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颇有气韵,厚重雄浑。
蒙顶山海拔1456米,从西眺望可见峨眉山、瓦屋山、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间纵横,风景如画。
深秋时节,这里的气候温润,阳光霁雨“平分秋色”,静雅宜人。霏霏细雨将蒙顶山洗染得分外清新,青衣江宛如缎带,环绕青山,缠绵深情;月亮湖恰似一块镶嵌在蒙顶山上的翡翠,轻灵剔透,美不胜收。漫步山间,古木苍郁径道悠远。我们坐在蒙顶山遮天古树下,品一杯蒙山甘露,两腋清风,赏青山古木葱茏,听友人谈古论今。茶汤明亮,入口即化,倾听潺潺清韵,泛出缕缕沁香,古筝琴声委婉动人,直淌心间。静静品茶,轻语相伴,思绪绵绵,感慨万千。
千年古树、庄严古寺,青苔染石阶,古木树风华……不知不觉脚下的步履渐渐轻盈,仿佛踏入酣然的梦乡,生怕脚步重了惊扰了美妙的幻境。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常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素有“雨城”之名,因此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漂浮在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好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望,冰丝雪挂,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常年烟云漂浮,云蒸霞蔚的气象环境,滋养着蒙山顶茂密的植物与珍稀物种,因而盛产玉叶香茗。
绵延二十里的蒙顶山钟灵毓秀,早在2000多年前,茶祖吴理真于莲花五峰之巅,植下七株灵茗仙茶,开启了中华茶文明之先河。蒙顶山茶文明经历千年的蕴积润散,从士人喜饮香茗,到皇家祭祖仙茶,蒙顶茶从寻常汤饮,升华演绎出融市井、佛家、皇家品鉴与审美于一体的茶文化特质,蒙顶石花、蒙顶甘露更是成为氤氲在世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绵长余香。
曾几何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副茶联,历经千载的岁月积淀,在中华茶联文化的史诗中,抒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元代李德载的《阳春曲·赠茶肆》有“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之句。明代陈绛《辨物小志》中写道:“谚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由此可见,这联名句已从李德载的小曲中脱胎出来,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谚语,又被人们用为茶联,得以广泛流传。据记载,郑板桥也曾为他人写过这对名联。由于茶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最易为人接受,“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内涵丰富,意境悠远,因此成为茶联中的“首品”。
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而得名“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了吟咏蒙山茶的铭文诗句“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现在蒙顶茶主要有黄芽、石花、甘露、万春银叶、玉叶常春等五大品种。我们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开发蒙顶山茶品牌系列茗茶,带领茶农致富奔小康,发展乡村旅游。”这番质朴之声发自解放乡人大主席、乡文联主席吴荣毅,他1993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后,一心扎根基层,致力于打造蒙顶山品牌茶。如今他虽已48岁,但他初心不改,依然坚持“心红、志坚、常青”。
群山环抱,青山绿水。远远望去,茶园翠霭茂林间,月亮湖既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洁净透亮;又像一坛诱人的美酒,清泠醇厚;还像一块温润的翡翠,碧绿无瑕,令人难忘。沿着“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观光,月亮湖、牛碾坪、青衣江、红草坪……一路走来清风悠悠,翠柳依依,芙蓉花开,一派田园风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当地村民,如今家家都有茶园,户户开办了农家乐,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秋天的风,柔柔的,软软的,还夹着茗茶的清香,荡着泉水的神韵。改革开放政策好,带给茶乡新变化,带给茶农好日子。登上蒙顶山,举目眺望,数万亩茶园长势喜人,氤氲着深秋时节山林云海的烟波浩渺,散发出漫山遍野的沁人馨香。
(作者: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