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漆怡时,她正和其他两位同学在档案室里整理贫困户的档案。这位新疆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被引入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驻村工作队,成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的实习生。
让大学生参与驻村工作,是驻亚贝希村工作队的一项创举。今年年初,他们看到村里群众懂国家通用语言的人很少,就想到了将在大学里学习维吾尔语言文学的学生带到村里实习的办法。大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很快就成为工作上的一把好手。漆怡是第二批实习生,她和其他14位大学生一同来到工作队,边实习边深入社会开展工作。
“刚来时很不适应。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书面语言多,来了后才发现,许多群众说的话我听不懂。但老乡很热情,他们知道我们听不懂时会很耐心地说给我们听。”漆怡说。
发挥各自特长,热情服务各族群众,这是新疆所有驻村工作队都在做的一件事。
和田市吉亚乡巴什吐格曼村有321户1561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691人,属于深度贫困村。面对沉甸甸的数字,和田地区国税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坚持“精准摸排、邻里互助,就业当先、分类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户逐人分析研判、精准施策,以自我创业、互助发展为先导,以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依托,大胆探索、确定精准脱贫路径。
面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立了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企业+村委会+贫困户”的运营模式。企业以技术入股,以母公司资产收益为依托,保证合作社年收益不低于100万元,5年后企业退出经营;村委会以闲置土地入股,每年收入5万元;100户贫困户以两免贷款入股,每户年收益不低于投资额的8%,从而实现企业见效益、村委会增加集体收入、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以前,村里集体经济单一,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现在工作队为我们村引来了‘金凤凰’,带领大家踏上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致富路。”老党员巴拉提·麦麦提高兴地说。
11月3日,冒着初冬的寒意,岳普湖县色也克乡阿克提坎村3组的木合塔尔·吐逊父子一边抓紧时间为新定制的馕坑做修补,一边为向前来购买特色馕的村民介绍自家的新馕坑。
木合塔尔·吐逊是首批进驻微创业产业园的商户,产业园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惠的经营政策为他的特色馕助了一臂之力。从当初经营每天需消耗200公斤面粉发展到如今的每天500公斤,他的特色馕也走出了乡镇远销县城大巴扎。
提起微创业产业园,还得从新疆商务厅驻村工作队结合阿克提坎村的实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就业的暖心举措说起。阿克提坎村人多地少,传统种植模式难以为脱贫持续提供活力,面对93户355人的脱贫任务,工作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门路,筹措资金打造了近3000平方米的微创业产业园,让部分贫困户足不出村实现稳定就业。
约日耶提·如则从小就有开一个美发屋的梦想。初中毕业后,她到岳普湖县城自费学习美发技术。回到村里后正好赶上微创业产业园竣工,她把自己的想法向工作队反映后,工作队不但答应了她的请求,而且为她出谋划策。在约日耶提·如则的美发屋梦想变为现实的同时,她还搭上了新疆妇联的“靓发屋”项目顺风车,10000元启动资金,加上自己投资的3000元,约日耶提·如则的美发屋成了村里年轻人时常光顾的好去处。
“我要用自己的技术为村民送去时尚,是党的好政策圆了我开美发屋的梦。”约日耶提·如则逢人便说。如今,她的美发屋不但能染发、烫发、新娘化妆、修眉等,而且收费便宜,爱美的年轻人都乐意到她的美发屋打扮一番,美发屋每月的稳定收入接近3500元。
现在,微创业产业园可提供60个就业岗位的卫星工厂已完成了初步招商,订单式生产,销路不发愁。进驻产业园的商户,只需要交纳一些租金,每户商铺经营品种不重样。产业园已形成电商服务、惠民超市、美容美发、餐饮广场、饲料加工、服装制作、五金小件等多种经营业态,为4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新疆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将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帮助村民出实招、办实事、得实惠,真正把“帮扶”送到村民的心坎上。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