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

    再生水回用障碍亟待破除

    作者:席鹭军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1日 09版)

        【环保笔谈】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水需求量巨大,却在供需上存在较大缺口。国家水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68座大中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110座严重缺水。因此,有效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再生水是经处理达标的生产及生活废水,现有技术条件下水质达标后只能作为非饮用水。对再生水的回用既能缓解水供求矛盾,又能有效推动污水治理事业发展,是常规供水的有益补充。然而,目前我国再生水综合利用率只有15%,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再生水资源回用仍面临诸多困难。

        其一,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全面的再生水法律和政策体系。国家层面上,我国再生水利用的政策多为鼓励性、宏观性,零散分布于相关规划中,缺乏专门的行业指导政策法规。地方层面上,只有北京、天津等少数城市出台了再生水利用的法规和规范,而其他城市的相关政策规划则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加强立法,制定国家级的再生水利用法律法规,从宏观上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专门性的地方法规,从产业政策、法规授权、部门职责、组织保障、法律责任、技术标准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法律保障,切实推动再生水回用工作。笔者建议,可在部门职责中把再生水回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把再生水综合利用率纳入生态文明考核体系中。

        其二,各地再生水回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再生水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再生水厂和输水管网。由于我国再生水利用起步较晚,在城市规模扩张进程中城市规划没有考虑污水处理回用,突出表现为再生水管网的建设滞后,此外,再生水厂往往处于城市下游,离城区用户距离较远,这也造成了再生水输送困难。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多措并举:一是拓宽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渠道。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探索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再生水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二是对老城区输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对新建、扩建项目,设置“再生水管网必须与自来水管网同时规划和建设”的强制性规定,形成双管供水系统;三是充分发挥其他传输渠道替代作用,弥补再生水管网的建设不足,如将再生水管网建设与天然河湖渠道相结合;四是在新建或改造再生水厂时合理布局,尽可能缩短输送距离,把靠近再生水大用户作为考量的重要因素。

        其三,再生水价存在成本倒挂问题。再生水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输送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折旧,耗费成本以及运营、管理等费用;输送成本主要是建设输水管网和提升泵站、增压设备等费用,以及管网和泵站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等费用。目前,多地的再生水价不能覆盖生产成本,存在水价成本倒挂问题,弱化了再生水厂商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如果提高再生水价至成本价以上,又会弱化用户的需求积极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理顺再生水价格成本关系:一是采用基于成本回收原则的供水服务成本定价模式,使价格覆盖全成本;二是运用好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降低供给和需求成本。如果低于成本价销售,可对再生水厂商免征水资源税和减征增值税,同时按生产量进行补贴;如果高于成本价销售,可按用水量对用户进行补贴,以此激发供给和需求积极性,为再生水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四,我国大多数居民对再生水的了解和信任尚不足。再生水本身是由污水为原水经再生水生产商处理而得,公众对此颇有疑虑。实际上,我国颁布的再生水质标准多达7部,对再生水用于地下水回灌、工业、农业、林业、牧业、城市非饮用、景观环境7个方面的水质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再生水生产、检测方面有明确规范。不过,仍然存在个别地区污水处理不到位、再生水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用户需二次处理才能达标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完善再生水水质监管,按照国家颁布的水质标准加强对再生水厂的检验、监督、信息披露和处罚力度;同时,宣传再生水回用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并组织用户参观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工艺和流程,以消除公众顾虑。

        (作者:席鹭军,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