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坚持规则导向 推进全球治理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0日 15版)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明确提出要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这一主张指明了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正确方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效治理的正确思路,凸显了规则之于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重要意义,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习近平主席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等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和人类前途命运。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让各国人民痛定思痛,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为全球安全治理、金融、贸易等提供了规则保障,为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任性退出国际组织,破坏国际规则,给现行国际治理和国际秩序带来巨大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须跟上时代”,完善规则、坚持规则。只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坚持规则导向、践行规则之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才能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交融互鉴,开辟增长源泉,增进人民福祉。而如果任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展,无视规则甚至践踏国际公认准则,就必然扰乱全球治理,破坏国际秩序,损害他国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权利。

        “以规则为基础加强全球治理是实现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坚持规则导向,保障稳定发展,意味着在全球治理的国际框架内要尊重世界各国的平等权利,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共同推动规则发展完善。首先是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全球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全人类共同发展,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共同的规则来引导、规范和保障。因为规则意味着预期。按照制度法学的基本理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规范性来源是对规则相互期待的信念,以此共同信念的实践就形成了一种默示的规则,建立在默示认同基础上的惯例取得了对宪法法律和政府管理的承认,由此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才获得了其构建社会秩序、在社会实践运行中取得最高的地位和效力。全球治理与此同理。在“地球村”内,各国参与国际活动、维护国际秩序的能力可能有差别,规则导向的核心要求就是坚持“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其次是共同遵守规则。“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支撑社会秩序得以存在的是社会成员对于规则相互期待的认同意识,以及在此认同理念下对规则的共同遵守和维护,国际秩序亦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本身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一旦无视规则、践踏规则,有序将变为无序,危害后果将是多方面的。最后是共同推动、促进规则的发展和完善。规则是经验的累积,规则的制定可以有超前性,但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必然会落后于社会现实。今天的国际环境更是如此,既有的规则很容易为技术变革所挑战,很容易为国际经济贸易以及政治环境变化所挑战。坚持规则导向,也必然意味着世界各国要共同参与推动对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推动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规则体系逐步现代化,推动将现代化的好的规则应用于全球治理的现实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活动中践行规则导向,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如G20杭州峰会首次倡导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在国际公共产品投入中,中国牵头推动设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从世界范围看,“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以全新的合作机制连接起了不同区域、不同文明、不同历史的国家和人民,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的完善,中巴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的搭建等,无一不是规则导向下的共同协商、互利共赢发展。在安全治理领域努力推动标本兼治的实践也是如此。如针对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给全球治理提出的新课题,中国勇于承担责任,立足于体系和机制的完善,系统地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努力推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这些方案经历了实践检验,提供了合理预期,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中国主张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在国家治理中也一直实践并完善着规则之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写入宪法,对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做出了科学回答。“四个全面”描绘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它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中国选择的是走法治道路,以法治来规范、引领和保障发展,其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私有财产保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无一不是中国对规则之治的倡导和践行。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背景下,中国明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再次向世界宣示不搞霸权、谋求互利共赢。这意味着中国宪法从国别法律向人类伦理的高度进行了延伸,意味着中国所倡导的规则之治,是落实在国家法治的顶层设计和现实实践之中的。在人类发展的共同国际环境中,中国必将继续并持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规则之治推动完善全球治理。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周悦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