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牛形岭上,一座雄伟的建筑巍然矗立。苍松翠柏掩映下,楼体两侧镶嵌的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金色大字格外耀眼。这里,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1921年秋后,党的早期领袖和重要干部在安源开创、领导和发动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安源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党和工会工作的成功范例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党史专家、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黄仂介绍。
安源路矿,即株萍铁路(1899年筑建)和萍乡煤矿(1898年开办)。工人们大多数是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破产农民,人数最多的时候有13000多人。矿上实行封建的包工制,工人每天要劳动12个小时以上,而包工头对工人进行残酷的敲诈勒索。矿局还通过发矿票、拖欠工人工资等手段,榨取工人血汗。同时,路矿当局设立地主武装和法庭、监狱,对工人任意逮捕、审讯,滥用私刑,致使有的工人落下终身残疾。
“哪里有压迫、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从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斗争,但是,由于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最终都失败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并明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同年秋天,为了把党的一大决议付诸实践,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
来到安源后的毛泽东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他与工人一道吃饭菜,与工人促膝谈心,了解工人真实的生活状况,用工人的亲身经历向工人讲述革命道理。他启发工人,工人阶级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就要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打倒剥削者和压迫者。回到长沙后,毛泽东即给安源工人寄送《工人周刊》《劳动周刊》等革命刊物,宣传马列主义。
同年冬天,毛泽东携李立三等人再次来安源,指示安源工人:要开办夜校,建立自己的革命团体。李立三在安源直接具体组织和开展革命工作。
“让群众全心相信党,是党践行使命、无往不胜的关键所在。仅仅让群众认识党是不够的,还必须让群众全心相信党,党只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戴,才会扎下根基,走向胜利。”黄仂说。
安源党的组织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和工人子弟学校等,使工人第一次享有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开办工人消费合作社,保证工人的持币不受中间商的二次盘剥;他们利用火车司机开车之便利,从湖南等地平价采购日用生活品,让工人得到更多实惠;他们还大力发展工人的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让创造世界的工人有了主人翁感觉。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人们筹建了自己的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至此安源工人运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起来。
1922年7月,《白话报》上报道的汉阳铁厂工人罢工胜利的消息,给了安源工人极大的鼓舞,工人们的斗争情绪日益高涨。路矿当局十分恐慌,企图封闭工人俱乐部。路矿当局的卑劣行径激起了工人们极大的愤怒,工人们纷纷要求全面展开斗争。9月初,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安源,作出了立即组织路矿两局工人大罢工的决定。为了加强罢工斗争的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刘少奇来到安源工作,参与领导即将爆发的大罢工。
1922年9月14日凌晨两点,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铁路工人停开了萍乡至安源的首次列车,鸣放汽笛;煤矿工人砍断电线,向井下发出罢工信号,工人潮水般地从矿井、工棚、街头巷尾各个方向一涌而出,疾声高呼着“罢工,罢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等口号。
迫于工人强大的力量,路矿当局最终不得不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9月18日,工人俱乐部代表李立三、萍乡煤矿局代表舒季俊与株萍铁路代表李义藩在路局机务处正式签订了十三条协议。至此,罢工胜利结束。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是党早期历史中面向广大工人群众,成功做好群众工作三件事的范例,即让工人群众正确认识党、全心相信党、坚定跟着党。”萍乡市委常委、安源区委书记黄万林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接受、拥护,就必须始终不渝、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能够始终正确地认识党、全心相信党、坚定跟着党。”
(本报记者 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