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董耀会:

    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0日 04版)

        专家观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城文化底蕴深厚。今天,我们的了解和认识,与长城的价值和意义相比,还差得很远。只有真的懂了长城的伟大,才能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去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要想理解长城文化,必须关注和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那么中华民族为何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筑长城?第二,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这个特殊的人类文明现象中,长城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没有长城,中华文明是否还能延续至今?第三,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下,如何看待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引领意义?

        事实上,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始终面临着三大问题:生存、秩序和传承发展。长城的出现和存在,与此密切相关。生存,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作为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修筑,最初的动力便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

        秩序是一个永恒追求。农耕和游牧,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彼此有着强烈的冲突和互补。资源互换,通常有抢夺、贸易这两种方式。如果抢夺成为一种常态,战争就会越来越多。长城的修筑,构建了良好的秩序。农耕民族在长城里面种地,游牧民族在长城外面放牧,二者通过长城成千上万的关口来进行贸易。这样,就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修筑长城时,垒起坚固的城墙,封闭是手段,交流是目的。

        传承发展才能走向未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样一种辩证关系,耐人寻味。几千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碰撞、融合中发展进步的。修筑长城,体现了对长城之外生活族群的承认,代表着一种共存共生、融合发展的关系。长城内外,是独立存在、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长城,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这一文化情结的表达。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人类的发展,也应当以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长城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但它的核心思想和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接下来,希望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爱国,不是空泛的,而应是一种真切、深沉的情怀。那么,国是什么?从繁体字“國”的字形可以看出,国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土地;二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三是这片土地上人的安全。理清了文化的根、生命的源,爱国就变得自然而然、发自肺腑了。长城,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如何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且造福社会?把长城保护做真,是当务之急。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修缮防止墙体继续坍塌。如果有些地方需要回砌,也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换言之,长城修缮应以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为原则。长城保护的形势,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好,但与客观需要相比,我们的重视和努力还远远不够。除了专业人员,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及参与。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农民,能够因为长城保护和利用而受益,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方面,河北秦皇岛市首创的“长城保护员”机制值得肯定。除此,还要把长城旅游做实,把长城故事讲好。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将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交流。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艰难、很繁重,但也迫切需要!

        (光明网记者 李姝昱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