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引领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朝阳国家文创实验区成立4年探索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9日 01版)

        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如何推动、引领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启动4年来,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构建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龙头企业聚集,上市企业加速,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位于朝阳区的国家文创实验区,行政面积78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截至目前,实验区注册文化企业达39297家,是刚成立时的2.4倍,引进培育上市文化企业88家。2017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776.1亿元,成为新时期朝阳区、北京市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

    打造文化金融创新高地

        近年来,北京市尤其是朝阳区,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文化企业普遍轻资产运营,“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普遍性难题?朝阳区上上下下集思广益,真抓实干。

        “构建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扶持优质、成长性强的文化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是我们探索的重点领域。”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满足企业投融资需求,实验区全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金融服务创新体系。2016年8月,以企业信用为纽带,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在实验区14个文创园区设立信用工作站,联手30余家金融机构,帮助361家文化企业获得信用融资37.8亿元。

        2017年9月,朝阳区设立总规模100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上市企业,促进实验区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今年8月,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实验区启动,提供30余种特色金融服务产品,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金融业务办理、投融资合作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此外,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共建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搭建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

        目前,实验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呈现出“信用价值筑基、政策支持架桥,融资服务为核、股权交易助跑”的联动发展格局,文化金融创新高地正在形成。

    “蜂鸟计划”培育领军企业

        今年9月,在2018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上,实验区发布了第二批“蜂鸟企业”,253家文化企业上榜。

        实验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蜂鸟企业”是以“蜂鸟”来比喻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优质文化企业。入选的两批523家“蜂鸟企业”,目标是扶持它们做到“大而强、小而优”,这是全国首个实施培育文化上市企业的“蜂鸟计划”。

        第二批“蜂鸟企业”中,既有占位高端、主业突出、实力雄厚、附加值高、辐射性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央视创造、中投视讯等;也有研发原创水平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天下秀科技、大业创智等;还有“专、精、特、新”、成长前景看好的中小文化企业,如东亿天弘、司麦澳文化等。入选的企业,将获得信用、担保、贷款、保费、利率等方面各种优惠服务。

        同时,“蜂鸟计划”还积极推动北京市“海聚工程”、朝阳区“凤凰计划”落地,加大文化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其在投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出入境等方面提供服务。据介绍,“蜂鸟企业”还可以享受北京市外籍人才出入境“新10条”政策,对“蜂鸟企业”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办理在华永久居留、长期签证和口岸签证等方面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出入境、停居留环境。

    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

        朝阳区曾是北京市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旧工业厂房资源丰富。近年来,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验区深度挖掘工业遗存富矿,推动工业遗存转型升级和实验区建设融合发展。

        2018年,实验区范围内又有三里屯4号院、北汽双井文创园等5个老厂房“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成为特色文创园。截至目前,实验区内老厂房转型升级的文创园已达35个。798、751、莱锦、郎园、懋隆等60家老旧厂房已转型升级为文创特色园区,享誉海内外。

        “朝阳区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很多老旧厂房升级改造成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城市书屋等,不仅成为首都的城市地标、朝阳的文化名片,更成为首都市民休闲活动的‘后花园’。”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全国文化产业领域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和引领区,实验区以政策创新、文化金融、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为着力点,以老旧工业厂房改造转型升级为抓手,坚持“高精尖”的发展思路,搭建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发起成立全国首个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各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目前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正成为实验区发展的新引擎。

        据悉,实验区“互联网+文化”新兴领域文化企业收入占比已达52.1%,其中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等领域企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速在40%以上。

        在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2017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3754.4亿元,同比增长19.7%。截至2018年7月底,朝阳区文化企业注册数达8.9万家,文化类上市企业19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222家,文化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新时期朝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本报北京10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