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禾桶声声

    作者:黄从周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7日 09版)

        没有收割机的年代,农民曾长期使用禾桶打谷脱粒。刘浩军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留住乡愁】

        秋意起,嘉禾熟;候鸟归,万物收。

        我的家乡江西泰和,“三山一水六分田”,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万物收,收的就是六分田里的水稻。

        “砰——砰”“砰——砰”,这激越的鼓点,在山南水北、村前屋后响起——那是打禾时的禾桶声。这激越的禾桶声,让困倦的兄长立即变得精神焕发,让寂静的山乡立即变得亢奋活跃,让恬静的朝阳立即变得热力四射。

        割稻,是女人们的事。一手挥禾镰,一手握稻秆,按手动幅度,有割七兜的,也有割九兜的。往前割,沿途放、两行放一堆,叫割散禾;简单用禾颖捆绕的叫割交禾,交禾一般运回村里去脱粒。

        打禾,是男人们的事。一扎稻秆捧起来,大步流星走向禾桶,高高举起,重重落下,轻轻抖动;再扬起、落下……“砰——砰”,禾桶发出的沉重响声,在山与山间碰撞,在水与水面激荡。于是,天地间到处都是“砰——砰”声。

        禾桶声声,人们听出了喜悦,听出了骄傲,听出了欢乐。按辈分我叫外公的陈焕荣,会打“花桶”。他边打边唱,词听不清,曲调却十分优雅。稻秆在他腋下左转、右转,从左手掌上了小臂、胳膊;头一低,又沿着后颈上了右胳膊,下了小臂到了右手。“砰——砰”声落,稻秆沿着禾桶转了一圈;又“砰——砰”声落,再转一圈。“砰——砰”,绕左腿一圈,敲一敲桶沿;“砰——砰”,绕右腿一圈,再敲一敲桶沿。待“砰——砰”声戛然而止,稻秆上的谷粒进了禾桶,稻秆变成了禾秆。如此循环往复,掌声迭起,笑声纷飞。

        鼓点激越,稻子在人们的汗水中收进仓了;余音缭绕,晚稻在人们的汗水中插进田了。接下来便是“尝新”:早上,女人们把新米掺进老米里,加入绿豆、南瓜做成“尝新饭”,以示“连年有余”;晚上的“尝新戏”是打花桶的增强版,最受欢迎的主角还是陈焕荣。“撒种”“插秧”“撵鸟兽”“割稻”“打花桶”“挑谷归仓”,从春耕跳到秋收。“好!”整个禾场在欢呼,在燃烧,一个夏天的暑气、烦闷、疲惫,此刻全部灰飞烟灭。

        如今,机割机收,家乡人再不必脸朝黄土背朝天。但是,只有在割稻的时候,才能真正感觉到人与这片土地的距离有多么近;只有在打禾的时候,才知道人们对丰收的渴望有多么强烈。禾桶声会远去,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却不会因此而停止。

        又到一年打禾季,禾桶声声犹在耳。

        (作者:黄从周,系江西省泰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