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5日 11版)

        【圆桌对话】

        主持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傅才武

        嘉 宾: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 韩永进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曙光

        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祁述裕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杨 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的乡村建设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以“文化发展与文化政策”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个议题展开探讨。

        傅才武: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如何切实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韩永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村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当前,中国农民生活大幅改善,“富了口袋”之后,需要“富脑袋”。要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接下来要在具体落实中有序推进,把理念变成规划,把规划落实到项目。

        刘曙光: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值得重视。当前乡村的“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一些乡村积极打造旅游胜地,却在整体上失去了传统村落的形态和内容。这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和主动应对。

        祁述裕: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振兴乡村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创造力。要重视农民的创造精神,政府要营造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氛围,积极搭建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杨华:要重视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对乡村道德、乡村礼仪、乡村秩序的重建。这是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唤醒农民内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相关学者和业界专家要主动开展研究,身体力行,对农民特别是青年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傅才武:如何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韩永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刘曙光:从文化遗产数量上来说,我国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但是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待提高。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全球视野的相关战略,通过政策保障,切实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祁述裕:对待文化遗产,既要保护,也要切实让其发挥应有作用。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当前还面临很多体制机制障碍,接下来要重点突破解决。

        杨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我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是我们从观念层面、市场层面、产业层面没有将其转变为社会发展的资源。应提高认识,制定相关政策,让政府、企业等多主体都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事业。

        (本报通讯员王晓静、金绍农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