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

    给他们多一分理解和信任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9日 14版)

        【财经论语】

        在江西省定南县岭北镇枧下村,白云蓝天下、沃野绿畴间,时常可见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村道阡陌。这位“骑行哥”毛书记,是定南县环保局驻枧下村的第一书记毛洪文。

        枧下村横跨小定公路7公里,地域狭长,住户分散。茂林修竹、植被茂密的山间小道,唯有自行车最为麻利便捷。而这辆支撑上门入户、发展产业、实施项目的出行“座驾”,陪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扶贫日夜。

        我们不知道,为了帮助贫困地区“拔掉穷根”,还有多少个“毛书记”每天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扶贫干部,丢下家中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风餐露宿,走村串户,为贫困群众殚精竭虑,出谋划策;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扶贫干部不幸倒在了扶贫路上,为扶贫开发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一场战役,这些脱贫干部无疑就是处在“最前线”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干劲怎么样,直接关乎这场战役能不能实现突围。在当前各种责任和激励等多重作用下,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对扶贫干部工作要求严,期望高;另一方面,有些贫困群众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有时会使扶贫干部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除了扶贫工作,一些农民日常生活中的生产问题、经济纠纷、家庭矛盾等也要求助于基层扶贫干部,让他们应接不暇。

        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认识多年的基层扶贫干部对笔者说,基层扶贫干部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也不怕做事,最怕的就是群众的不理解、上级的不信任。他对笔者说,基层扶贫干部需要激励、需要减负,更需要发自内心的信任。在他们对“等靠要”的贫困户说“不”时,在他们对创新扶贫方式进行探索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在脱贫攻坚中,既要遇见未来,更要把握现在。要从心灵上关心爱护基层扶贫干部,给扶贫干部足够的关怀、信任与尊重,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要从“心”字上做文章,才能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扶贫干部可以用自己的真心换取贫困群众的真心,人们也要设身处地为扶贫干部着想,让他们工作起来有干头、有劲头、有盼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爱护基层扶贫干部,出台保障措施,落实相关待遇,确保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扶贫链条的末梢,每个干部都要兼职三四项,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如何让贫困群众跟得上政策引导,帮扶工作如何不受乡土人情所困,扶贫产业如何避免跟风发展,脱贫路上如何确保长期收益,这些都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考题。

        繁重的工作面前,要坚决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报表、材料、会议、检查,为基层干部减压,让扶贫干部有时间去做调研、想点子,让他们有精力去做改革创新的“急先锋”;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那些饱含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开展帮扶工作,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要在干部任用、表彰奖励、待遇补贴、人文关怀、抚恤救助等方面向基层干部倾斜,让肯实干苦干、群众满意的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最大的认可。

        只有用真心建构信任,用制度消解矛盾,才能激活更多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只有给基层干部多一些关心和理解、支持和帮助,才能让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脱贫攻坚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