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7日 星期日

    河北医科大学:

    培养有温度的医生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李晓玲 马梦瑶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7日 02版)

        今年9月24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为了让独自在外求学的广大学子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在过节的前一天,河北医科大学学生们收到了学校的心意——每个人两块月饼和一盒牛奶。2018级新疆籍新生施若楠还乐滋滋地在朋友圈晒出了学校的中秋节关怀。

        近年来,学校每逢中秋节都为学生派发月饼,让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其实,“打造对学生最好的大学”并不是河北医科大学的“一时热情”,而是在做好保障的同时,坚持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开学季和毕业季等重大节点的育人功能,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实施“三个老师”制度,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2015级临床专业本硕连读班从一入学就拥有“三个老师”,除了专职辅导员外,还有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担任“名誉班主任”,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袁雅冬担任“学业导师”。担任名誉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的三年来,翟海魂经常在繁忙的公事之余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学生有事可以直接找到他。“翟老师,学校什么时候能给宿舍安空调呢?”“翟老师,有的时候对以后上研究生要选什么专业十分迷茫,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对于这样的问题,翟海魂总是一一耐心回复。

        从2015年开始,河北医科大学在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大班配备了由党政干部担任的“名誉班主任”,学校党政领导分别兼任1~2个班的名誉班主任;配备了由专业教师和临床医师担任的“学业导师”。名誉班主任主要进行思想引导,学业导师主要进行学业指导。全校共聘任名誉班主任159名、兼职学业导师和临床学业导师180名,实现了“三个老师”学生班级全覆盖,2017年共开展集中指导1400余人次。

        2018年,学校还启动实施“党员爱心助学项目”,首批26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逐步构建贫困生全面帮扶体系。

    深化课程改革,围绕“立德树人”齐努力

        “要让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有育人功能。”这是河北医科大学深化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2017年,为纪念为人类医药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实验动物,河北医科大学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设置了“慰灵碑”,并举办了“感恩实验动物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主题活动。

        不只是主题活动具有育人功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还立足“三个课堂”中的第一课堂,抓好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学校努力为学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先后邀请中央党校韩钢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朱月龙教授等到校举办思政课讲座;与河北师大签订教师互聘协议,实施师资共享。丰富教学内容,将话剧、舞台剧“搬进”思政课堂。根据开国少将、学校老前辈殷希彭教授的感人事迹,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话剧《殷殷赤子心》被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实效性。学校还先后举办“追寻成功校友的足迹”专场报告会,邀请全国医德标兵乞国艳教授和剑桥大学终身教授杜明清教授、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疫苗研发及抗病毒治疗研究室主任邱香果教授来校作报告。

        多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设,创造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作品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注重综合素质培养。2016年,该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16—2018年,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82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今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官方微信平台粉丝人数达到3.9万,远超在校生人数,2017年11月27日的专题推送《重磅!我校张英泽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点击量达到5.3万。平时,河北医科大学结合线上线下活动,整合精品文化资源,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文化浸润。

    发挥建筑陈设育人作用,打造独特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建筑与陈设是校园文化精神传递的稳定载体,发挥着无声的育人功能。河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在陈设中融入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并将解剖学图谱以油画、彩绘作品展示出来,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艺术人文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与场馆进行心灵对话。而校史馆则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以学校建立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以文物展品和油画作品为辅助,营造了一个富有历史感、层次感的展览空间,同学们在参加入学校史教育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和先贤前辈对话。

        河北医科大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历史文化、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人文景观,在校园建筑外立面安装校徽、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利用大厅、走廊、建筑围挡等公共空间建设“文化长廊”,展示学校办学历史和知名专家。在每年的开学季和毕业季,学校都会在主楼前布置留念景观,提高了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先”为办学理念,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在实处,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李晓玲 马梦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