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6日 星期六

    云岭大地画卷新

    ——云南“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促进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6日 01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说一千来道一万,山歌向着党来唱,扶贫真经念得好,自力更生不能少,党的恩情深又深,大田人民感党恩。”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大田村彝族妇女周颉自编自唱的彝家山歌,唱出了云南省贫困地区许多贫困群众感恩的心声。

        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云岭大地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脱贫攻坚新气象新变化。

    金沙江畔的移民新村

        在滇西北白马雪山下,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出发,往北走70多公里,记者近日来到了金沙江畔的色贡通生态移民新村。新村坐落在江边一片平缓的山坡上,红黄相间的藏式房屋错落有致,村内道路宽敞整洁。

        这个村76户藏族村民,都是几年前从德钦县羊拉乡高寒山区搬迁来的。在村口,记者遇到背着谷草的藏族大娘松丁,问她搬迁到这里的生活好不好。她用藏语连声说:“雅不利!雅不利!”(即“好!好!”)

        67岁的藏族老人谢主汉语说得很流利。他笑眯眯地说:“过去住在海拔3750米的老家,一年丰收两年旱灾,我们搬到这里后,交通方便、孩子上学方便,一年全家收入有三四万元。”

        德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儒鸿介绍,近两年来,德钦县立足藏区实际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先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7户2385人,同时发展核桃基地3000亩、中药材1.3万亩、青稞1.2万亩,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脱贫致富,也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好政策带来的好日子。

    石漠化地区的蝶变

        “现在的政策对农民好啊。政府帮助我们平整了土地,我们不用在石头缝里种粮食了,可以种三七、烤烟、猕猴桃。”云南省西畴县兴街镇多依坪村老人钟玉国开心地对记者说。

        西畴县的喀斯特地貌占全县面积的75.4%,是全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当地54个村小组群众贫困程度深,5年前贫困人口达60%以上,危房户达70%以上。

        5年后的今天,一座座喀斯特石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金字塔形的青山,一片片石头地变成了整齐的台地,绿油油的猕猴桃枝叶铺满了山坡,一个个村庄绿树成荫、新房鳞次栉比,一条条田间公路纵横交错,成为一幅田园风光的优美画卷。

        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说,2013年以来,西畴县共投入资金3.1亿元,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六子登科模式,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建设“三保”台地1.6万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猕猴桃、核桃、李子等林果,发展烤烟、三七;建设9个美丽乡村,改造房屋680户,实现396户1449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昔日随处可见的乱石旮旯变成了今天的生态绿洲,西畴县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5.5%提高到现在的53.3%;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307元和8715元。

    多依坪村的志气

        如今的多依坪村黄墙青瓦、户户新房,村道宽敞整洁,在村民钟先才家的门旁贴着一张幸福感言卡,上面写着钟先才家的基本情况,表明全家人均经济收入达14800元,还有钟先才手写的一句话:“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

        “尝尝这个甜苞谷,我们的日子像苞谷一样甜。”钟先才的父亲热情地端出一小盆清香扑鼻的熟苞谷给记者品尝。他的两个儿子这几年靠打工和种烤烟建了新房,家里的台地流转8亩给企业种猕猴桃,每亩租金800元。

        从荒凉的石漠化地区,变成了优美的绿色画卷,被绿色包裹的多依坪村也逐渐引来了游客,村里也办起了两家可食宿的农家乐。村民江应凯5年前就盖起了3层新房,今年2月,他将新房改造成有14间客房的农家乐,还开了个小商店。

        西畴县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当地干部群众发扬“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干部带着干,党员领着干,群众主动干。

        “我,就是那个用坚强与乐观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一位中年妇女站在多依坪村文化广场上,向乡亲们宣讲西畴精神,她叫谢成芬,是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的一名普通党员。近10多年来,她虽然身患乳腺癌,却坚持带领群众搞电改、种核桃、修公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成为西畴精神的先进典型,曾获得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称号。她平静讲述自己的故事,却使大家热泪盈眶、深受鼓舞。

        从滇西北德钦县高寒山区,到滇东南西畴县石漠化地区,在这些人类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当地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以自强的干劲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以感恩的心情珍惜着今天的好日子,涌现出曲靖市罗平县“爱心超市”、文山州西畴县“五分钱”工程、昆明市“三讲三评”、临沧市“村史室”、德宏州“小喇叭”工程、普洱市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凝聚群众智慧的创新做法,并被云南省委省政府作为“六小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秀领认为,云南把“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措施、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形成了上下合作式贫困治理模式,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