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首次将香港连入祖国高铁网,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这条高铁的全线贯通,将大大缩短祖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的时空距离,增强祖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的经济协作;强劲提振粤港地区经济融合发展,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
大大缩短内地与香港的时空距离
香港连接祖国内地的铁路大动脉始于广九铁路。这条铁路于1911年10月建成通车,在省港大罢工后期和日本侵华期间数度停运。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香港与祖国内地之间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1979年4月,广九直通车重新开行,每日仅1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广九直通车每日开行6对,到目前增至每日开行12对。
2011年12月26日,广深港高铁广深段通车运营。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通车,广州到香港之间的铁路旅行时间最短仅需47分钟,每天有100多趟高速动车组往返内地和香港之间,大大缩短了内地与香港间的时空距离。
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使得粤港城市间“内循环”大大加速,也改写了粤港地区人们的出行版图,跨区域“同城时代”即将到来。
铁路部门预测,到2020年左右,广深港高铁年均客流量将达8000万人次,相当于把高铁沿线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四大城市常住人口移动两次。
100多年来,广州至香港的铁路经历了从单线到多线,从时速几十公里的普铁到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铁,从浓烟滚滚的蒸汽机车到环保快捷的高速动车组的发展过程。百年广九铁路,不仅见证了国家饱受沧桑,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促进粤港经济大融合大发展
作为首条直通香港与内地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广九铁路恢复通车39年来,大批香港人乘坐直通车返乡拜亲祭祖、投资兴业。广九铁路日益成为粤港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黄金线”。
1979年广九直通车恢复运行初期,客流几乎全是香港同胞,以及从香港口岸进来的外宾、华侨、澳门和台湾同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许多经由香港的境外资金不断涌入珠三角,香港传统产业纷纷北上,促使广东省GDP长期领跑全国。而广九直通车的开行居功至伟,大大加快了粤港两地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交往。
“20世纪80年代,我们香港人回顺德老家投资办厂,主要乘坐广九直通车,当时省港间公路不是很发达,坐火车最方便。当年我们很多顺德籍贯的香港人都会回家乡投资,总是想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我们经常背着几十万元港币往返省港地区,火车很安全。”佛山某家具厂董事长刘兰新说。
如今,广九直通车旅客组成已转变为以内地出境游客及商务人士为主,特别是自2003年起实施CEPA及开放个人赴港澳游等政策后,赴港旅游购物和从事公务商务活动的内地客流飙升,高峰时比例达8成。
2011年年底,广深港高铁广深段通车运营后,高铁客流呈现井喷之势,每天客流高达18万人次,这条高铁业已成为南中国客流最旺的线路之一。
实践证明,建设100多年的广九铁路和开通6年多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已成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互动、密切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此次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使得粤港两地铁路交通更加发达,将大大加速人流,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提升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促进粤港经济大融合大发展。
打造高铁优质服务标杆
今年是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的第40个年头。广九直通车一直是全国铁路服务的样板和楷模,其首创的“无干扰服务”“化淡妆涂口红”等服务模式,为中国高铁优质服务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鉴。
据广铁介绍,目前我国高铁的“无干扰服务”就是源于广九直通车。当时常坐直通车的香港人谭四海深有感触:“车厢不再像市场,坐车成了一种享受。”
到2007年,广深铁路“和谐号”动车组也实行无干扰服务。这一服务接着推广至京津城际、武广、广深港等各条高铁。
与此同时,广九直通车的自助式餐饮、电动开关门、高站台无缝乘降等服务,也受到旅客热捧,引领了铁路客车服务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高铁推出诸多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
广铁集团是全国最先开通高铁的铁路局之一,而广九直通车一直是全局顶级的车班,一直是广铁高铁列车长的摇篮。如今,每年从广九直通车列车员岗位走出去担任列车长的多达60至70名。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开通之初的列车长,一半以上来自广九直通车。他们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各方赞誉。
为迎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组织列车员“粤语、英语、普通话”三语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把素质过硬、服务一流、独当一面的列车员选进值乘队伍。
列车长侯蕊婷说:“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服务礼仪、应急知识、客运规章,大家一休班就啃书本,补齐自身短板,努力为旅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为给广大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广深港高铁沿线各站在候车区更新不锈钢座椅6900张,在检票口区域设置重点旅客候车专座,在站内哺乳室配置婴儿护理台、婴儿床、饮水机、电源、座椅等设施,在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婴儿护理台和安全座椅。各站增设互联网取票机,增加自助售(取)票设备对港澳台居民有效证件等的识读功能;增设重点售票专窗;增加站内电子揭示和客运引导标识,实现中英双语揭示。
(本报深圳9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