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我科学家提出“探索极端宇宙”国际科学计划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1日 09版)

        随着科学大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向着微观——基本粒子和宏观——宇宙研究两个极端不断延伸。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看来,就研究内容和手段而言,微观的无穷小与宏观的无穷大密不可分,“对粒子物理研究而言,空间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手段,粒子物理研究方法可以在空间实现,而对宇宙的研究也需要我们到太空中去。这类极端问题有共同物理过程:引力、磁场、加速,它们共同的研究基础是粒子天体物理”。

        由中国物理学会、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9月16日至17日在南开大学召开。张双南在会上透露,中国科学家正准备发起由中国主导的空间国际大科学计划——“探索极端宇宙”国际科学计划。

        张双南介绍,“极端宇宙”涵盖六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极端起源——宇宙大爆炸的极端过程产生的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比例大约是6∶1,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暗物质粒子。极端能量——高能宇宙线的能量比人造加速器的能量高至少一亿倍,但是其极端粒子加速过程还不清楚。极端天体——宇宙中的高能伽马射线源很可能是宇宙极端高能粒子加速器,但是目前的巡天研究还没有完全证认。极端引力——黑洞提供了宇宙中最强的引力场,但是在这种极端引力条件会发生什么现象还没有精确的观测结果。极端磁场——中子星提供了宇宙中最强的磁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真空涨落会产生什么还没有直接的观测结果。极端密度——中子星内部的物质密度在宇宙中最高,但是其内部是由中子还是夸克物质组成的仍然是未解之谜。

        张双南将这六个“极端”归为两类,“前三个极端的研究主要靠空间粒子探测,后三个极端的主要研究手段是空间X射线观测”。就此,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探索极端宇宙”国际科学计划,这一计划由两个项目组成——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项目和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

        张双南介绍,HERD采用三维位置分辨五面灵敏的创新设计,计划于2025年安装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空间天文和粒子天体物理实验,预计在轨运行10年以上,有望在发现暗物质粒子、解决宇宙线起源、发现极端天体等科学问题上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HERD的核心科学能力将长时间保持大幅度国际领先,成为中国空间站标志性的旗舰级重大科学实验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中国“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在宇宙高能电子谱上探测到了一个“尖峰”,如能确认其存在,无论是暗物质粒子湮灭产生的还是一种新类型的天体或者新机制产生的,都将是非常重大的科学发现,因此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如果HERD能够成功发射,那么,半年对这个疑似‘尖峰’的探测就可以达到国际公认的5倍标准偏差的‘发现’标准,彻底解决这个重大学术争论。”

        作为“慧眼”天文卫星的后续项目,eXTP则将以前所未有的能力揭示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处于黑洞极强引力场中的物质或者处于中子星表面磁场和核心区的物质。“我们把eXTP的科学目标总结为‘一奇二星三极端’,通过观测一奇——黑洞、二星——中子星和夸克星,理解三极端——引力、磁场和密度的物理规律。”

        张双南介绍,HERD由中国发起并领导,以欧洲为主的约10个国家参加;eXTP由中国发起并领导,以欧洲为主的约20个国家参加。“这很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发起并领导的、由最多的发达国家实质性贡献的最大型国际合作科学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提出并且预研超过10年,创新性强并且技术成熟度高,形成了国际合作团队并长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做好了2025年前发射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的准备。”

        (本报记者 齐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