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把城市管线搬进“地下公寓”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2日 09版)

        日前,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府合作的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

        从全球范围看,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起步较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介绍,首批试点城市包括沈阳、苏州、厦门、海口、六盘水等10座城市。

    “地下公寓”代替“马路拉链”

        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有10多种,涵盖供水、排水、天然气、热力、通信、电力、国防光缆以及各种专用线缆等,任何一种管线检修或改造都需要“开膛破肚”,于是马路反复地被挖开、回填,造成一道道“马路拉链”。同样,天上的线缆也越来越多,横七竖八的电线就像一张张空中蜘蛛网。

        “综合管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地下公寓’代替‘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减少对市容、交通的影响。有了管廊的路段,路面上不会有各种电缆,现在路面常见的各种窨井盖也会大量减少。”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负责人介绍。

        地下管廊的建设需要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长期以来,管线埋设无序、管理混乱是城市管线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各家管网公司各自为政,以至于施工、维修时信息难以共享。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赵一新强调。

        “地下公寓”有哪些好处?六盘水管廊公司总经理苗战中说,从经济方面看,地下综合管廊可以降低管线更新和维修成本,节约路面开挖和修复费用等;从社会效益来分析,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可以节约城市建设用地,而且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生活品质。

    “生命线”要成为“安全线”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测算的数据,未来地下综合管廊每年需建设8000公里,逐渐成为城市的“生命线”。然而,电线、燃气、热力管道等都是高危管线,它们全部入管廊后,发生意外怎么办?如何让“生命线”成为“安全线”?对此,苗战中表示,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通过对供水、电力、通信、广电、再生水、热力、燃气、雨水、污水管线的地下分舱集中安置,利用智能运维,实现各管网公司精准管理管线,保障管廊安全。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李岩表示,“地下公寓”的管线设置有很多讲究,电力、通信电缆和供水管道可在一个舱内,但燃气管线应该在独立舱室,不与其他管线同舱;供水管道不能设在电缆上方;热力管线不与电力电缆同舱;供水管线与供热管线同舱且位于同侧时,给水管道应低于热力管道,以免水被加热等。

        “目前,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共完成约39.8公里,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始终是第一要义。综合管廊内不仅设有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和监控与报警系统,同时还有工作人员出入口、逃生口、排风口等。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监控。”苗战中表示,除了智能监控外,检查和维修也十分重要,“地下公寓”内的管线如有问题,一经发现检修人员可以立刻处理,防患于未然。

        (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