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共迎中非合作“高光时刻”

    ——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张建平

    作者:本报记者 张胜 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07版)

      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新期待和新气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非合作论坛18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非合作之路、友谊之路上的重要“路标”。

      在张建平看来,峰会以“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向,会议即将通过的成果文件必然会成为指导未来中非中长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张建平指出,中非合作的机制和平台有很多,本次峰会提出“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把所有机制性合作纳入“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有效提升合作效率,实现更好的合作效果,让中非合作迎来“高光时刻”。

      张建平认为,与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相比,北京峰会将结出更加全面、多元、务实的合作成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与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相互衔接、相映生辉,为中非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其他大陆相比,非洲大陆受殖民统治时间长、发展水平低,很多国家至今仍是最不发达的经济体。张建平强调,这些国家的人民发展意愿强,在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化方面有强烈的发展需求。“中国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非洲大陆提供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发展机遇。”张建平表示,在“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着重同非洲国家分享中国发展建设的两大经验——“要想富先修路”和“无工不富”。他指出,当前,中非务实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在帮助非洲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加快工业化、推进非洲一体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十大合作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帮助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为非洲国家创造近9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变化,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26亿人民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张建平强调。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和历史延伸,“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是非洲各国的普遍期待。未来,中非大规模的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一大亮点。张建平认为,当前中国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以及产业优势与非洲国家对工业化的美好期待以及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将有效促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

      脱贫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之一,更是非洲人民的殷切期待。在张建平看来,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同非洲国家交流分享。“过去我们提供的更多是资金、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援助,现在要更加注重培育非洲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帮助相关国家实现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高科技人才等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

      让张建平印象深刻的是,绝大多数非洲来华培训学员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示欣羡和惊讶,有学员甚至提出了“能否直接复制中国模式”的问题。张建平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简单复制行不通。”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广大非洲国家应汲取中国经验、发挥自身智慧,依据国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本报记者 张胜 王斯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