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很难落实,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
“让广大教师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如是表示。
1.解难题:谋划改革实施路径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专门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了高位坚实的有力平台。
“现在中小学教师已经可以评聘到高级职称,以后中职老师也将可以评聘高级职称,这样可以解决广大教师的关切,拓宽他们职业发展的通道。”王定华表示。
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着力破解教师管理体制障碍,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明确推动路径,画出了施工图。
这包括:启动一项振兴计划,全面振兴教师教育,建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实施一项引领工程,启动师风师德建设工程。开展一项关键工作,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完成一项底部攻坚,也就是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补上一个薄弱短板,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一项创新行动,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建设一批平台基地,就是师德教育涵养基地、教师教育基地、高水平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成一套体制机制,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定期注册制度,推动教师编制管理改革,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出台一批配套政策,起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出台中职和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意见,修订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的评审办法等。
2.重实效:推行系列改革举措
“文件突出改革二字,我们在贯彻过程中,也突出了改革。”王定华表示,出台真招实招,让教师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激发他们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驱力。
全国范围内,振兴教师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改革、着力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等改革措施相继实施。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未来5年振兴目标和10大振兴行动。师范专业认证已经铺开,将进一步提高师范教育门槛、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启动教育部直属师大师范生公费教育,将“免费”改为“公费”、履约服务期10年调整为6年,充分彰显国家对教师的关怀和尊重。
今年将吸引4.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扩大实施特岗计划,2018年将招聘9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人。启动银龄讲学计划,2018年计划招募1800名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教,到2020年将招募1万名。大力实施国培计划,2018年将培训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100多万人次。大力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划拨127.5亿元,惠及8万所学校130万名教师。
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完成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研制工作。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研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教师岗位管理改革,启动修订中小学、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意见。
研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联动机制,启动研制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内部分配办法,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价值和工作绩效。
3.接地气:大力推进地方贯彻落实
结合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既遵循中央精神,又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各地推出不少实招。
“在2014年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的基础上,2019年制定出台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办法。对在地理位置特别偏远、条件特别艰苦的学校任教满30年的教师,可单列评聘高级职称,不占所在学校高级岗位比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和学科的高级岗位比例可以适当上浮。”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介绍了浙江的举措,把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从公租房源中切块专项用于教师住房保障,允许利用闲置校舍改造或学校自有土地配建教师周转宿舍。任教满30年教师在省内享受更多公共服务方面权益。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强督导,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让他们的脸上能充满笑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到目前为止,已有安徽、辽宁、上海、广西、青海、江西、浙江、云南、黑龙江等14省已经完成了实施意见的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文件,8省已经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省教改领导小组会议的审议,7省已经提请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多数省份实施意见将在教师节前出台。
新时代推动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下功夫,出实招,对准基层,切实提升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书写教育改革的奋进之笔。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