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晋浩天)习近平主席28日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勉励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习主席的回信传回学校,给北大师生,尤其是非洲学生以极大鼓舞。29日晚,部分在校非洲学生、非洲研究领域的师生会聚一堂,共同观看新闻联播,热烈讨论习主席回信。
埃及留学生麦雅琪本科毕业于开罗大学中文系,在北大获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学位。她认为,中国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汉语逐渐成为许多非洲国家学生的重要外语,了解中国文化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目标。她希望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在北大求学所得,为推动两国乃至中非青年交流贡献绵薄之力。
同样在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喀麦隆留学生门杜表示,中非青年应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形势下,中非青年文化交流发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更加有助于改善中非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力日益提升。”北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阿拉伯语系主任付志明指出,非洲在联合国曾给予新中国最重要的支持,非洲人民一直是中国人民最友好的朋友。北京大学是招收和培养非洲青年学生的重要园地,为非洲培养了多名国家政要,他们为中非友好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北京大学还培养了大批为中非友谊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他们为中非合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外国语学院亚非系助理教授程莹结合自身经历谈道:“我们对彼此文化与社会的了解,对于反思自身发展,共同创造中非文明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也是我们中非青年研究者的责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外事秘书李博多年负责商务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硕士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公共事务、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2008年以来,已招收培养学员222人,分别来自亚、非、拉50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李博表示,2019年,该项目将继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力量,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在场中国学生也发表了感想。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孙威说,中非青年的友好交往,是未来中非合作的基石。中非青年应延续传统友谊,共同努力,共同实现中国梦、非洲梦和青春梦,为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
近年来,中非已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中非青年大联欢、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陆续成功举行……在双方的频繁互动中,中非友谊之花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