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至今发布的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有力地推动了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旅游的发展,近3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红色旅游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基本形成,发展前景可期。为了持续深入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持续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好功夫、做好工作。
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重视面向国内市场和面向国际市场这“两个面向”的问题。红色旅游所推崇的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精神并非中国独有,更是世界各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旅游的发展也有国内和国际双向发展的必要性。面向国内市场,红色旅游发展的宗旨在于传承红色基因,需要考虑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处理好“红色+”;面向国际市场,红色旅游发展的宗旨在于传播中国形象,需要考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以国际视角为切入,用好国际元素、国际话语、国际技术,处理好怎么用红色旅游更好地传播和平爱国主题的问题。
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教育必须借由红色经典来实现。但面向消费者,如果依然停留在“看”和“讲”的层面,依托在红色建筑前驻足观光、听导游讲解的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用当代方式创新性地阐释历史、表达红色精神。红色旅游需要警惕娱乐化的倾向,反对低俗化的现象,但亦需要大力提倡艺术化,需要立足于实物陈列、场景展示,更需要借助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红色历史成为“可以穿越的历史”与“可以透视的故事”。只有这样,普通游客才能真正融入红色经典中去,实现有现代感的红色旅游。
要建设好红色旅游的监测网络体系。前后3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涉及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动态发展情况如何?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红色旅游对这些老区的扶贫效果究竟如何?有哪些红色旅游发展的先进典型、创新发展模式值得关注、可供借鉴?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和现象需要重视?这些都需要通过红色旅游的监测网络建设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要完善红色旅游演艺体系的建设与影响力的巩固。旅游演艺是当前旅游市场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景区的演艺化、红色经典的演艺化,可以让红色精神转化为“看得见的历史”“可穿越的历史”,从而实现传统解说和宣传难以达到的共情效果。在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的当下,更需要继续发布双年度《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对列入名录的红色旅游演艺经典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从而完善红色旅游演艺体系建设,巩固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最后要重视红色旅游的品牌体系建设。现阶段国内已经形成类型各异、数量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目的地,有必要借鉴国外诸如国家纪念公园、国家纪念地、国家军事公园等体系,在吸收、摒弃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我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自身的品牌体系,增强市场辨识度。还要处理好政府品牌和市场品牌之间的关系,政府品牌也能带来足够的经济增长,但不能躺在政府品牌上睡大觉,需要走出政策依赖,走向市场,获得广泛的市场认知,树立市场品牌。此外,要考虑从和平、发展等角度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红色旅游的国际化纳入中外人文合作交流机制大框架中。
发展红色旅游是建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力途径,需要青年一代发挥中坚作用。高校作为集结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需发挥相应的责任,因此,要将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与红色旅游进行有效结合,将红色旅游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式。
(作者:厉新建 贾然,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