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

    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作者:訾谦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7日 08版)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是用石头写成的史诗,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许多城市在规模和建设上可以说毫不逊色,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更是让世界为之震撼。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大城市背后,有许多见证着华夏大地沧桑巨变、曾经陪伴我们生存百代的乡村,渐渐成了底层、边缘的近义词。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始终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更是数不胜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三农”问题要靠城镇化来解决,只要让农民都进了城,“三农”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样的看法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将永远存在,因此,农村发展除了借助外力之外,还必须发挥自身内在的活力。

        提出振兴乡村,绝不是不要城镇化,也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引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格局及其变化。如果能使农民利用好比以往更充裕的剩余劳动时间,在农村创造新的供给、满足城镇居民新的需求,那意义就更大,而这也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意所在。

        乡村振兴不是大干快上、不能破坏农村生态,而是要让农村生态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和展现点。尊重“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差异性,我们就要在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的总体部署下,注重乡土味道、体现乡村风情,留住乡村原生态,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只有充分挖掘各自的特色之美、开发符合人居环境特点的创造之美,才能吸引外来人、留住本地人,真正把美丽写在自家的土地上。

        留得住乡愁,不是保留破败的乡村和对贫穷的回忆,而是将现代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融入乡村的生产和生活,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要严守生态红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把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与优美的生态融为一体,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必须立足省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作者:訾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