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不竭动力

    ——三论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3日 01版)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对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形成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往规则,形成多元共生、多态共融的文明交流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和路径。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直是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方面。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了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讲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个精彩的比喻道出了文明交流的无限可能性——两种甚至多种异质文明既可以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

        承认、尊重成员国文化文明多样性是开展信任对话和建设性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在世界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时期,只有在文明交流中,扬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才有可能形成应对未来的新思维。为此,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提到,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具体来说,我们要积极落实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等文件,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等品牌项目,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各领域合作。未来3年,中方将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增强民众对上合组织大家庭的了解和认同。这样务实而细化的措施,必将产生良好效果,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

        我们相信,在坚持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上合组织定能带领各成员国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继续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