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留住感动】
“我不一定是闫姐见过最好的学生,但闫姐一定是我见过最好的舍管。”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5周年校庆,几十名校友一回到母校,就迫不及待地寻找当年在校时的宿管闫丽芙。面对镜头,如今已在加拿大留学的张润潇深有感触地说出了这句话。
2018年的毕业季,已是“宿管阿姨”闫丽芙在北航工作的第12个年头。12年间,4座公寓、8届毕业生、上万名学子,成为闫丽芙人生中不灭的记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闫丽芙用自己12年的努力告诉人们,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照样能像牡丹一样盛开。
从校内到校外,她给学子留下最温馨的记忆
宿舍管理员是大学校园中一个极为平凡的岗位,每天巡楼、打卡、检查卫生、查看重要设备,琐碎的事情中蕴藏着种种责任。小到卫生,大到安全,每项工作闫丽芙都有自己的规范。
“公寓管理无小事,差一点也不行。”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许多事情在别人看来是烦琐且复杂的,但在她的眼里,这就是自己的责任,也成了一种习惯。“在我看来,公寓管理上没有一件事是小事,后勤工作如果落实不好,一出问题就会是大问题。”闫丽芙对记者说。
2013年暑假,她几经周折帮助刚转校区的学生找到了丢失的笔记本电脑;2015年毕业季,学生们在毕业后还没安顿好住处,她将学生的行李寄存在自己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房中;2017年4月,学校北区宿舍楼施工,她担心工地的施工噪音影响同学们休息,便让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第一时间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如今又到毕业季,闫丽芙又成了“大忙人”。学生们考研失利,她主动帮找出租房,鼓励学生重整旗鼓;学生们初入职场不适应,她耐心安慰,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知心大姐;学生们独居海外留学,她嘘寒问暖,随时关心海外游子的生活点滴……她的善良给了同学们最多的感动,她也成了学子们同母校一样重要的回忆和牵挂。
从打工妹到大学生,绿园小路记录了她的成长足迹
闫丽芙的一路付出,也带给她一路的收获。这背后是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奋进的感人故事。
闫丽芙回忆说:“我来北京的时候才20出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打工妹。从小成长在农村,也想出来闯闯,到大城市见见世面,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易回去。”
就这样,闫丽芙从一个会议中心保洁员干到了负责几千名学生的公寓楼楼长。12年工作的路上,闫丽芙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奋进、提升自我”的初心。她每天与时间赛跑,不断利用工作之余提升自我。2013年10月,她考取了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在逐渐适应学习的过程中,闫丽芙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她开始更好地规划工作和生活时间,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7年,她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专业的本科(成人教育),同时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付出才有回报,如果我不努力,或者努力到一半放弃了,那我可能还是那个农村打工妹。但我始终没放弃。”闫丽芙对记者说,要用自己的经历去告诉女儿,人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要活到老学到老,时刻告诫自己要变得更好。
从“闫姐”到“宿管阿姨”,一段段暖心故事让“苔花”绽放
十二年的后勤工作生涯,在追求卓越的背后也伴随着闫丽芙充满正能量的不悔青春,北航的校园里也留下了一段段“宿管阿姨”的暖心故事。
“刚上大学,背井离乡,闫姐就像一位邻家大姐姐一样,对我们关心照顾,让人感到很亲切,这也促使我们迅速地融入大学生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洪涛回忆,“我觉得闫姐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依然保持初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当时还是大三的2006级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朱晨骁,因为打篮球脚踝骨折,一个月没能下地,闫丽芙每天三次到宿舍看望他,这点滴的温暖都铭记在朱晨骁的心里。在朱晨骁的眼里,“闫姐”从未对任何人红过脸发过火,总是对学生们关怀备至。
“在闫姐身上我看到有一种感动叫坚持。”2016届博士毕业生陈科回忆说,“我们从最初的陌生到朋友,从朋友到家人,彼此都建立起感恩的心,彼此的朋友圈都充满温暖的人情味,这种正能量也正在我们身上更好地传递。”
对此,闫丽芙本人却十分坦然:“因为我的一个小帮助,就给学生们带来大能量,让我觉得这些辛苦都很值。”“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闫丽芙用自己的绽放,给学子们留下温暖和余香。
(本报记者 刘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