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国际电影节与“中国名片”

    作者:胡祥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2日 11版)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可谓处处可见“中国元素”,多部中国影片亮相多个竞赛单元。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入围主竞赛单元,青年导演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由章明执导的《冥王星时刻》入围了“导演双周”单元,魏书钧的《延边少年》入选短片单元——中国中青年导演成为这届电影节备受关注的群体。毫无疑问,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节的内在互动正逐渐走向深入,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认识国际电影节对于电影产业、文化产业乃至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国际电影节推动电影工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有将近1000个,但是处于电影节顶层的A类电影节全世界只有12个,比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和我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B类的为专门类竞赛电影节,如韩国釜山电影节;C类的是非竞赛性电影节,如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如果说目前电影在文娱产业中处于龙头作用,那么,电影节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国际电影节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

        从微观维度上看,电影节具有孵化项目、培养行业新生力量的作用,对于那些拥有绝佳创意的年轻电影人来说,资金缺乏是展示才华最大的掣肘,而国际电影节一般会有创投板块,这些电影人可以申请相关的电影基金或是参加电影方案预售,解决部分资金问题,让电影作品能顺利拍摄出来,而参与电影节的孵化,也能为影片吸引国际关注,帮助电影走向观众和市场;从中观维度来讲,电影节对电影艺术创作和行业需求结构调节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越是顶级的电影节,越是能集结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影,这些电影从艺术性、思想性、技术上都代表最高水准,成为世界各国电影人学习的范本,促进各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同时,参展的片商可以根据市场交易的价格、难易程度等对未来市场做出预判,调整自己的电影制作的类型,制定新的销售方案;从宏观维度来看,电影节能极大拉动举办城市产业链发展。电影节的举办涉及当地旅游、酒店、餐饮、交通等方方面面,能增加就业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最近几年的戛纳电影节为例,电影节的投入在1500万欧元左右,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亿欧元,间接经济效益高达7亿欧元。

    国际电影节的两大新特点

        电影节设立的最初目的,在于评选优秀的电影作品,奖励优秀的电影人,促进国际电影文化交流。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影节之间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单纯的电影评奖已经不能支撑电影节本身的发展。各大电影节在发展中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核心定位,比如戛纳电影节,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艺术至上,严苛的评选标准为戛纳带来高文化附加值和艺术威望,戛纳成为世界电影人心中的圣殿;威尼斯电影节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它非常看重电影语言的创新,看重电影的思想性;柏林电影节由于历史原因,是三大电影节中政治属性最强的电影节。而非竞赛型的多伦多电影节定位则是最大的影迷狂欢节,每年有超过6000部电影放映,是世界上展映规模最大的电影节。

        国际电影节近年发展还有另一大特点,那就是越来越注重电影节的运营。电影节从本质上讲是会展活动,随着电影节发展的成熟,作为经济组织的电影节也越来越重视战略运营,更重视专业服务。比如戛纳电影节每年会在上一届电影节闭幕当天就开始下一届的运营,了解参展商的需求,组委会还建立了戛纳村,方便参展商进行发布、交易、签约。多伦多电影节以电影为核心开发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参观古堡、酿酒厂等电影拍摄地,效益可观。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定位是亚洲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交易总金额达260亿元。

    国际电影节上的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一直与国际电影节保持着良好互动。早期中国电影参加世界电影节,主要是获得技术性大奖,比如胡金铨的《侠女》拿下了1975年戛纳电影节的最高综合技术奖,将中国武侠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的独特文化魅力。从第五代导演开始,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戛纳金棕榈大奖。张艺谋的《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在三大电影节上都斩获大奖。葛优凭《活着》拿下戛纳影帝。第五代导演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承上启下的一段时期,他们在影像上大胆创新,使作品充满蓬勃的生命力。而电影节慷慨的鼓励,也帮助这些正处于艺术创造力鼎盛时期的电影人继续艺术探索,是他们艺术生命中重要的节点。

        之后的第六代导演也收获不少。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分别获威尼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最高奖。不过,与第五代导演际遇不同,频频获奖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市场保障。随着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加快,新生代导演崛起,他们更注重吸收国外电影叙事经验和影像风格,更注重观众需求,不断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国际电影节因为自身定位问题,评审的口味相对固化,使得中国电影在世界主要电影节上的获奖概率相对减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业内认为,获奖概率的减少可能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和国际电影节的互动进入了深入发展的“平台期”,因为中国电影的入围数量在明显增加,说明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突破550亿元,国产艺术电影也有了更多的市场生存空间,有些还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随着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际电影节更加重视中国元素。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设计了“聚焦中国”单元,探讨中国电影最新发展现状;今年的戛纳电影节首次设立“戛纳中国电影荣誉大奖”单元,是与其他评奖单元平行的评奖板块。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电影节与中国电影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深入,而中国主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也越来越成熟,中国电影正主动参与世界电影交流,中国电影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

        (作者:胡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